時序更替,夢想前行。青島不僅是帆船之都、音樂之島,更是一座充滿紅色印記的文化名城。市區不少景點,蘊藏著青島的革命故事和歷史。寒假期間,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的“貝殼東南歸·紅色之旅”小隊對這些印記進行了探訪。
印記1:五四廣場:五四風雷,百年愛國記憶
簡介:建于1997年,位于青島市市南區東海西路,北依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大樓,南臨浮山灣,總占地面積10公頃。分南北兩部分,分布于中軸線上的市人民政府辦公大樓、隱式噴泉、點陣噴泉、《五月的風》雕塑、海上百米噴泉等。
由來:因“五四運動”得名。1919年1月,法國巴黎“和平會議”上,中國作為戰勝國出席,提出收回青島主權等正當要求,遭到英、法、美、日等國拒絕,并強行將青島主權轉讓給日本。消息傳來全國震驚,北京學生于5月4日游行示威,強烈要求拒絕簽約,高呼“誓死力爭青島主權”、“還我山東,還我青島”等口號。學生的愛國行為得到全國人民支持,在舉國反對聲中,中國北洋政府被迫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粉碎了日本企圖永久侵占青島的陰謀。在中國人民的英勇斗爭下,終于在1922年12月12日收回了青島主權。
“貝殼東南歸·紅色之旅”隊員在《五月的風》雕塑前合影
印記2:青島市革命烈士紀念館:青島唯一紀念性園林
簡介:位于青島市市南區太平山東南麓,芝泉路20號。始建于1977年4月,占地面積22169平方米。館內設有烈士紀念堂、烈士事跡陳列館、業務資料樓和革命烈士群雕塑像。
由來:紀念館大門設于南邊,與前方湛山寺中軸線貫通;一級平臺中間為“山河魂”革命烈士群雕;二級平臺為主體建筑革命烈士紀念堂,中間門楣鐫有“青島市革命烈士紀念館”門徽。紀念堂主廳正面懸掛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王盡美、鄧恩銘和中共早期革命活動家李慰農、郭隆真及各個時期青島犧牲的142位著名烈士遺像,兩壁書寫6000多位革命烈士英名。

青島革命烈士紀念館
印記3:小魚山公園:名人故居,凝結城市文脈
簡介:青島市第一座古典風格的山頭園林公園,附近有魚山路,因此得名。青島小魚山,是青島著名的具有古典風格的景點,是國家批準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由頭:小魚山文化名人街區位于青島歷史文化名城的中心地帶。歷史上,由于大批文化名人在此寓居,這片海邊山崗成為青島的文化圣山?,F存30余處名人故居,如康有為、聞一多等,凝結著城市文脈,展現了一幅意味深長而精彩相傳的人文圖景。
小魚山公園入口
印記4:中國海軍博物館:唯一全面反映中國海軍發展的軍事博物館
簡介:坐落于青島市萊陽路8號,由海軍創建,也是中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海軍發展的軍事博物館。1989年建成開放,它東臨魯迅公園,西接小青島公園,南面臨海,北面是著名的信號山公園。
由來: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2005年3月被評為全國首批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已建成室內展廳、武器裝備展區、海上展艦區三大部分,其中武器裝備展區占地20000余平方米,內有小型艦艇、飛機、237潛艇導彈、火炮、水中兵器等七個陳列群,陳列各種裝備150余件。海上展艦區,占水陸面積40000余平方米,停泊著退役的中型作戰艦艇。
“貝殼東南歸·紅色之旅”隊員拍攝的海軍博物館
相關閱讀:
作者簡介:焦春絢,北京科技大學高等工程師學院,2020級學生,“貝殼東南歸·紅色之旅”團隊隊長。
團隊簡介:“貝殼東南歸·紅色之旅”團隊共有6位隊員,大家通過寒假實踐活動相識,大部分來自“五四精神”之城——青島。此次活動,旨在建黨100周年之際,重溫紅色故事,傳播“五四精神”。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