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春寒料峭的日子,悄然入室的街頭演藝為島城市民增添了一份不期而遇的驚喜,這些聲入人心的音樂,溫暖和感染著城市中的每一位路人,也讓這個城市展現出了更為開放和包容的姿態。自3月6日起,作為青島時尚藝術街區演藝活動的階段延伸,我市正式推出首批20個室內演出場所,島城藝術愛好者可以根據天氣情況在街頭、室內進行演藝活動,“這些藝術愛好者進駐場館不需要繳納任何費用,場館還免費提供電源等演出服務保障。 ”

A
隨時隨地遇到“好聲音”
3月6日下午2時左右,如果你從地鐵五四廣場站的出入口經過,一定會在通向萬象城的A出入口里聽到動人的音樂,那是街頭音樂人左耿華與他的小伙伴們在這里放歌。不用擔心聲音擾民的投訴,就連以往街頭演出時需要自己解決的供電設備,也早早有人安排好了。從2012年走上街頭唱歌開始,左耿華說,這是頭一次在室內進行演出,“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種感覺的話,一定是‘溫暖’,以前的演出大多是在地下通道、海邊、廣場,有時候天氣不好就不能出來了,以往這個季節,大中午頭的在戶外演出,也會感覺凍手凍腳,演出間歇,經常要蹦蹦跳跳來取暖。 ”
而與左耿華一樣,“入室”的街頭藝人還包括在李滄偉東樂客城演出的90后歌手王丁丁,楊松杰則將自己最新的演出地點更新為嶗山的麗達廣場,此外,延安一路鹿啦音樂酒吧、臺東步行街、青島北站,還有西海岸的上流匯購物廣場、紅樹林度假區以及即墨寶龍城市廣場……首批確定的20個室內演出場所在上周末迎來了街頭歌手的進駐,他們隨性而歌,吟唱著自己的心事與音樂的夢想,也通過音樂與過往的路人互動,與初來這座城市的游客相遇……
據此次活動的負責人、青島市演出行業協會執行秘書長王斐東透露,入室的演出是青島時尚藝術街區演藝活動的階段延伸,“從去年12月份開始,青島就劃定了首批時尚藝術街區,賦予了街頭藝人極大的發揮空間,通俗來說,就是那些曾經無處安放的‘有趣的靈魂’終于等到了機會,青島也成為了又一座賦予街頭藝人‘表演權’的城市。而這一次演出地點的再升級、再擴容,主要是出于天氣原因的考慮,島城春寒料峭,街頭歌手們邊唱邊哆嗦,又有多少路人愿意在寒風中駐足呢?”
B
“不被束縛的靈魂最動人”
其實,從去年12月份的時尚藝術街區招募街頭藝人開始,青島的這一舉措就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街頭藝人前來參與。王斐東回憶說,報名剛開始那兩周,有超過300人電話咨詢,其中提交申請人數超過100人,藝術門類涵蓋吉他彈唱、戲曲、民俗、魔術、美術等。 “與我們前期設想的不太一樣,原本以為參與者主要是酒吧歌手、高校藝術生,但沒想到近一半的報名者為非專業藝人,甚至包括企業主、公務員都來報名。他們主動性特別強,設備很專業,演出質量也很高,讓我們這些所謂的內行看了都很吃驚。”而這一次的入室演出,還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就是讓街頭演藝這一看天吃飯的行業更穩定。王斐東表示,目前青島的街頭藝人,近半數以上都有著固定工作,街頭演藝只是他們追逐夢想的方式,或是閑暇之時的消遣,“即便在街頭演出的時候會有打賞,但是天氣的原因、場所的不固定,都無法讓這些街頭藝人們長期且穩定地去追逐‘詩與遠方’,而這一次演出場所的升級,無疑讓街頭演藝成為了冬天也可以繼續的一份工作,尤其是像商場、地鐵、美術館等,之前他們是無法去這些地方進行表演的。 ”

圈中音樂人昵稱為“沙沙”的歌手沙建微,也是此次入室演出的受益者,對他而言,這樣的演出更像是這座城市為自由音樂人 “提供了一個像家一樣的避風港”。 “不被束縛的靈魂最動人”,沙建微告訴記者,作為一個街頭藝人,可能被驅逐過,被不理解過,“這一次,有這樣一個平臺,是敞開了懷抱歡迎我們的,無需再去擔心那些束縛的條條框框和叨擾,我們不僅在這個平臺上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也讓我們從被驅逐到被接納、被鼓勵,城市的這份包容情懷讓人倍感溫暖。 ”
[記者手記]
街頭藝人“反哺”城市
街頭藝人之于一座城市的意義,許多人聯想到的是他們用音樂和藝術為這座城市中的人們帶來了日常忙碌之外的慰藉,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在采訪街頭藝人的過程中,他們更愿意提及的是這個城市給予的鼓勵和包容。
楊松杰,這個名字或許陌生,但是你一定在青島的街頭聽過他的歌唱,從石老人的城市會客廳,到樂客城的夜市,再到五四廣場、花石樓,他幾乎唱遍了青島的大街小巷。楊松杰告訴記者,他的本職工作是一名房地產從業者,從大學開始,他就唱遍了南京、上海、揚州、蘇州,定居青島之后,也沒有放棄音樂,尤其壓力大的時候,時常抱著琴在街頭唱兩句。
“街頭演唱其實沒辦法養家糊口,我主要是解壓、交朋友。 ”楊松杰說,他在街頭唱歌的時候,只唱自己喜歡的歌,“有時候陌生的人在你面前聽你唱一兩個小時,休息的時候還能一起聊聊天,感覺特別好。記得有一次,一對小情侶從我的身邊走過去又折了回來,聽了半天才離開,這個過程沒有太多的交流,等到他們離開之后,我才發現他們在我的錢箱里放了100塊錢。 ”對于楊松杰而言,這100塊錢的打賞更像是音樂動人的一種呈現,“好像通過一首歌,我跟這座城市里的人和故事發生了很多的交集。 ”
“在街頭藝人的招募過程中,我們不斷感慨著青島這座城市中扎根民間的藝術底蘊是如此之厚。”王斐東直言,越來越多的街頭藝人帶給這個城市的,不僅僅是他們的藝術作品,更是他們對于這個城市的愛意表達。 “街頭表演者大都在抖音、快手等視頻平臺進行過表演直播,在獲取粉絲流量的同時,也將青島的開放、現代、活力、時尚淋漓盡致地傳播到大江南北,這何嘗不是街頭藝人對城市的反哺。”而從另一方面來說,青島的文化底蘊也正需要一個更為龐大的基數群體,街頭藝人成為常態化演出的儲備人才,街頭的日常演出也在潛移默化地提升著這個城市的文化態度,“有時候我跟街頭藝人們聊天,經常會打趣說‘打賞也是一種態度’,打賞表明了認可,而認可的前提是認知,如果一個歌手在街頭彈唱了一兩個小時而無人理睬,這才是這個城市的悲哀和尷尬。一個城市的開放和包容,正是體現在這些細節中,或許沒有繁雜的數據可以量化,沒有高深的理論可以支持,但是這種具象的、可感知的文化現象,卻成為了大家評價和推介一個城市的事例和參考。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周潔 文/視頻 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記者 王雷/攝影)

掃碼觀看街頭藝人“入室”表演 視頻剪輯 趙彤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