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剛剛過去的2020年,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困擾中華民族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以解決。“十四五”時期,如何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更好地發揮體育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也是今年全國兩會政協委員們關注的重點。
全國政協委員、宋江武校校長、鄆城水滸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樊慶斌表示,體育內容豐富,蘊含競技、健身、文化等功能。這些功能奠定了體育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積極作用。“以鄆城為例,武術特色帶動了當地經濟極大發展,過去和現在對比明顯。現在鄆城以博大精深的水滸文化為依托,以武校的旅游開發為突破口,建設一村、一校、一河、一湖,以此帶動宋江故里、黃泥崗等周邊景點的開發,促進唐塔等名勝古跡和紅色旅游景點的拓展,把鄆城打造成英雄之城,義氣之鄉,好漢故里,誠信之源。”鄆城體育旅游、體育文化、體育運動融為一體的體育產業模式,帶活了當地的住宿、餐飲、表演等行業,可以實現當地人家門口就業。
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在功用上不僅限于創收,還在于提升身體素質,讓體質“振興”。“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康益德中西醫結合肺科醫院董事長兼院長董瑞在參加調研的過程中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認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應先行。而促進農民健康水平,其中很重要一條就是要大力開展健康宣教和體育鍛煉。“要加強農民健身指導,介紹健身方法、傳授健身技能,支持太極拳、龍舟等地方傳統體育項目發展和廣場舞、健身跑、健步走、登山、徒步等新型群眾體育項目發展。要加強農村體育設施建設,補齊鄉村體育發展短板,使體育健身成為農民的好習慣、農村的新時尚,形成生產勞動與體育鍛煉互為補充的良好局面,不斷提升農民健康意識和健康水平。”
全國政協委員、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卞志良表示,健康是重要的民生保障。實現全民健康,要把健康關口前移,鄉村振興要把提高廣大農村人口的健康水平擺在重要位置。“農民要健康,體育要下鄉。做好農村體育工作,助力鄉村振興。”對此,卞志良提出:一是強化農村體育場所建設,推廣科學健身。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增加各級財政對農村體育經費的投入,提高財政對農村體育設施建設的支持和補貼力度。為避免盲目使用造成運動損害,建議配套設施增加全面體質檢測和科學健身內容,可采用健康小屋和體檢配套的模式,指導農村居民科學健身和通過體質檢測出具運動處方。二是定期組織多種形式的農民運動會。在農民豐收節、春節等農閑時期,以鄉鎮(或街道)為單位,或在有條件的村莊社區,組織多種形式的農民運動會,既娛樂農民身心,又利于體育健身。三是支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體育建設。結合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參與到農村體育場所的建設、運營、維護中來,減輕基層政府的負擔。(來源 中國體育報)
責任編輯 李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