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25日訊 館陶路34號是青島第一糧庫舊址,這里曾服務、支撐起了幾代青島人的飲食之需,很快,它將華麗變身。24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了青島新金融產業園外飾面裝修項目的公示規劃方案。改造后,原青島第一糧庫將搖身變為最IN的新金融產業園,將成為賦能青島西部老城區的有一股產業力量。
這處承載老青島人記憶的建筑,如今修復進展如何?后續將有哪些現代化的理念注入?今天上午,觀海新聞記者前去進行了實地探訪。
7棟老建筑將“煥然一新”
根據規劃方案顯示,青島新金融產業園外飾面裝修項目位于市北區館陶路、萊州路、廣東路、陵縣路圍合區域,包含館陶路34號原第一糧庫院內的7棟建筑。根據《青島市市北區歷史文化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本項目處于館陶路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范圍內,其中5號樓屬于傳統風貌建筑,其他建筑為一般建筑。

本次立面設計的核心原則是融于城市環境,延續城市肌理。其中5號樓恢復原紅磚墻面,保留原毛石基座、紅瓦屋面及門窗洞口。其他建筑基座采用蘑菇石墻面,主體墻面采用黃褐色真石漆,部分樓座窗間墻采用深灰色真石漆;調整部分門窗洞口的形式。該項目將由青島市北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建設。
根據規劃,建筑面積約2萬平方米的新金融產業園,將嚴格按照高標準進行改造,配套高端國際會議廳等商業會議配套功能,園區5G全覆蓋,并設置交易大廳等,用于線上股票、衍生品交易等。
青島第一糧庫的“前世今生”
館陶路34號是青島第一糧庫舊址,作為大型國有糧食收儲企業,始建于1909年。主營業務是糧食儲存,主要儲存小麥、稻谷,兼營房屋租賃、雜糧生產。也就是說,這個百年歷史的糧庫是一處從清朝開始便承擔著島糧食倉儲職能的場所。
這里曾服務、支撐起了幾代青島人的飲食之需,在整個城市的歷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最盛時期,糧庫最多可供應青島市幾十萬人口一個月的糧食消耗。
“第一糧庫”新金融產業園項目,以現有建筑為依托,打造一處約2萬平方米且具備新金融創新示范、運營模式示范和功能協同示范作用的產業金融示范區。產業園將重點圍繞創投風投、金融科技、融資租賃、商業保理、供應鏈及區塊鏈金融等新金融產業方向,構筑新金融產業全生態服務平臺,打造國際化的新金融產業社區。
將嚴格按照高標準進行改造,配套高端國際會議廳等商業會議配套功能,園區5G全覆蓋,并設置交易大廳等,用于線上股票、衍生品交易等。
改造后,青島“第一糧庫”新金融產業園將與同在館陶路上的1號春光里創投、3號洪泰山海會形成南北兩端相互呼應,重現百年華爾街往日風采。此外,在整條街區逐步形成濃厚的創投風投發展氛圍,輻射周邊武定路、上海路一帶,逐步形成新金融集聚區發展生態群落,全面助力市北區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
施工正酣,預計11月底投用
如今青島第一糧庫沿街的建筑物外圍已被腳手架安全網全部覆蓋,幾十名工人正在緊張施工。而散發歷史感的“青島第一糧庫”六個大字仍舊懸掛在大院入口上方。

走進院內,已上年頭的造型水池仍位于院子中央,周圍的建筑或是正進行內部裝修施工,或是已啟動結構加固工作。據市北歷史文化記憶示范片區館陶路34號執行項目經理劉德志介紹,截至目前,2號和8號樓的內裝部分已經接近尾聲,自9月份開始,其他五個樓梯將陸續開啟樓體施工。預計今年11月底,青島新金融產業園將開園投用。
據悉,由于老房子垂直運輸條件受限,8號樓施工現場需借用云梯運輸車,將施工物料順送至樓上。據了解,除了對建筑主體進行加固外,在保證原建筑結構安全的前提下,還會將內部狹小空間進行拆改合并,形成現代化的工業風辦公空間。

記者步入8號樓二層看到,一條狹長的走廊將辦公區域分割為左右兩個分區,每側則又被間隔為每間約40平方米的空間。裸露的工業風屋頂、簡約風格的吊燈、老式鋼框玻璃隔墻……行走其間,小橙已經感受到這棟老建筑散發出的現代氣息。
劉德志告訴記者,園區將按照國際化標準進行改造,后續樓內會配備電梯、智能化控制系統、以及人性化的母嬰室等。
在現場,3號和4號聯合樓體內傳來陣陣鋼筋切割聲和電鉆轟鳴聲。目前該建筑樓體加固前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主體加固鋼筋施工。改造后,該建筑也將成為落地產業項目的辦公區域。與8號樓隔間辦公不同的是,這棟建筑設計為一整層的大通間辦公模式,空間布局將更加靈活開放。
青島“第一糧庫”新金融產業園的主樓為6號樓,也是項目內面積最大的單體建筑。目前該建筑的內部墻體拆除工作完成,正在進行加固前的準備工作。改造后將成為入駐金融項目的產業辦公和聯合辦公區域,此外內部還將打造一個高端的產業發布廳。
記者還了解到,為了滿足未來園區內入駐項目的停車需求,將把原6號樓地下儲藏空間改造為地下智能停車場,預計可容納車輛120余輛。
2號樓是園區內最先完成改造的樓座,記者看到目前該建筑外立面已煥然一新,內部裝修和設備安裝工作也以完成,預計8月底可投入使用。走入建筑內部,現代化的辦公風格讓人眼前一亮。環形造型吊燈頗為高大上 簡約的黑白色調裝修風格,大片落地玻璃隔斷讓空間通透且有層次,一側一間有5面窗戶的多邊形空間區域可以滿足企業的多樣化辦公需求。

5號樓為園區內唯一一棟傳統風貌建筑,在改造過程中不得改變其內部結構。后續該建筑的主要用途為高端餐飲。(青報全媒體記者 王冰潔)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