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9日訊 熱電廠大煙囪里冒出的“白煙”竟也成了供暖的熱源。近日,國內首個熱電廠燃煤鍋爐煙氣余熱全回收項目在青島順安熱電有限公司正式投用,實現了余熱全回收和煙氣徹底“消白”。據悉,該項目投產后,年可回收余熱量34.35萬吉焦,節約原煤16680噸,節約原水11.1萬噸,可增加居民供熱面積90萬平方米,實現了節能、凈化、減排等多重效果,具有良好的經濟、環保和社會效益。

每年供暖季,熱電廠大煙囪里冒出的“白煙”總會成為一道另類的“城市景觀”,也是不少市民認為的大氣污染源之一。今年供暖季,位于城陽區的青島順安熱電有廠內出現了一個怪象:燃煤鍋爐正常運轉供暖,而高聳的煙囪里卻不再冒“白煙”。這些“白煙”實際上主要是水蒸氣,雖然符合環保標準,但造成了熱量的浪費。青島順安熱電擔負著城陽區80%的居民以及130家企事業單位供熱任務,通過引進清華大學先進技術,投資6363萬元建設國內首例熱電廠燃煤鍋爐煙氣余熱全回收項目,將排出煙氣的溫度從約50℃降低至約25℃、含濕度從約14%降至約3%,實現了余熱全回收和煙氣徹底“消白”,回收余熱用于冬季居民供暖。

“受益于能源梯級利用和煤炭需求量降低,單這一個項目預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7593.13噸,減排二氧化硫103.08噸,減排氮氧化物50.7噸,減排煙塵1143.98噸,顯著降低煙氣中的污染物,從而實現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市生態環境局城陽分局相關人員表示,余熱回收是熱電行業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徑,按照目前青島市供熱面積規模,這一項目在全市熱電行業推廣后,預計每年可產生7.08億元的節能效益。
該項目已入選2020年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二批優選項目,余熱回收具有深厚的技術積淀和廣闊的應用空間。根據測算,按照每年節約1.6萬噸煤炭來計算,順安熱電燃煤鍋爐煙氣余熱全回收項目預計只需3至4年就可以收回投資成本。
城陽區將進一步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體系清潔低碳發展。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嚴格控制能耗強度,著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市場為導向,加速低碳技術研發推廣,從而不斷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降低碳排放強度,持續改善轄區生態環境,為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綠色低碳發展目標做出貢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通訊員 寧振宇)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