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25日訊 企業是就業最大的“容納器”,企業穩則就業穩。今年以來,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過程中,積極推動職業院校擴大培訓規模,把產業發展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結合起來,支持職業院校面向企業開展大規模、高質量的補貼性職業培訓,為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提供高素質實用型人才支撐,為援企穩崗保駕護航。
適崗培訓,增強企業內生源動力
“剛入職,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就安排老師,給我們開展企業文化培養、愛企教育、職業素養及技能和管理經驗等全方位培訓,這種入職錢培訓讓我能夠盡快適應身份轉變,快速融入工作崗位。”青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2020屆新入職大學生山東科技大學郭秦堃告訴記者。
為增加新入職員工崗位適應能力、增強企業內生源動力,市人社攜手教育局,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充分發揮在青高職院校作用,加快形成學歷教育與培訓并舉的辦學格局,不斷擴大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日前,青島職業技術學院主動與青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對接,開展了該公司2020屆96名新入職大學生入職培訓。通過集中面授、專題討論、經驗分享等形式開展新入職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BIM應用、商務工作、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管理質量、安全教育等知識的學習,使新員工全面了解企業文化與發展戰略,掌握工作的基本內容與方法。
據悉,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培訓學院還與中建八局第四建設有限公司簽訂《校區合作培訓協議》,依托各自優勢資源共同開展2020屆新錄用員工培訓,共培訓員工263人。同時,院校積極與人社相關部門對接補貼性政策申請、辦理流程,積極配合企業開展補貼項目辦理工作,全力爭取政策紅利落地落實。
“今年以來,我們按照200元和600元兩個標準靈活設定新錄用人員培訓補貼,提高企業培訓積極性,并率先打通線上線下培訓補貼政策銜接,實現分段培訓、分段補貼,為進一步提升企業新入職員工的崗位技能水平提供了政策支持。”市人社局職業培訓工作負責人介紹說。
穩崗提升,夯實企業持續發展力
“在進行焊條電弧焊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焊接參數和焊接材料的選擇……”在青島連山鑄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平度市技師學院焊接加工專業教師李冰正在為企業員工進行《焊條電弧焊焊接材料及工藝》內容的授課。夜色漸深,但大家依然勁頭十足。
為進一步提升企業職工技能水平和穩定就業能力,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市人社局充分發揮技工院校的社會服務功能,指導平度市技師學院利用暑期積極對接企業,量身制定培訓方案,切實幫助有穩崗需求的企業解決技能培訓相關問題,為平度市“四區八園”建設培養更多技能人才。截止目前,技師學院已經為明村鎮、開發區、李園、舊店鎮等12個鄉鎮,近20家企業,進行了焊工、電工、汽車維修、茶藝師等多工種培訓,深受企業的好評。
“‘面對面’了解企業需求意向,‘實打實’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有效提升了員工的技能水平,真是為我們企業辦了件大好事。”青島連山鑄造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尹長全表示,“為了不耽誤企業正常生產,培訓特意選在了晚上時間,我們真心覺得感謝。”
合作共贏,激活企業核心競爭力
日前,在市人社局推動下,青島廣播電視大學與北汽新能源青島事業部、青島國軒電池有限公司在北汽新能源青島產業基地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通過校企合作,雙方將優勢互補、融合資源,共建企業培訓中心,將員工的崗位訓練、學歷教育、職業培訓三維度結合,以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職業技能提升與繼續教育相銜接、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融通、工學結合的混合式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升企業職工職業技能水平,推動其實現更高質量就業,以此為提高企業競爭能力、提高經濟效益。
“此次校企合作是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校企雙方優勢互補,融合雙方資源,為助推十五個攻勢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的具體實踐,也是青島廣播電視大學落實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工程’的新成果。”青島廣播電視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今年,在市人社局倡議支持下,以青島廣播電視大學為代表的駐青高校,先后組成10個“企業服務專員工作隊”,定期深入全市的企業、培訓機構宣傳政策,幫助他們熟悉了解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同時,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共建企業職工培訓中心,在完成其企業內部職工培訓、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同時,兼顧開展上下游關聯企業及中小微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目前,全市申報登記的企業職工培訓中心已達112家,對于提升職工技能水平開辟了一條新路。
“下一步,市人社局將抓緊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工匠之城’的部署,深化與教育部門融合發展,推動職業院校積極參與開展大規模開展職工技能培訓,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推動我市制造業涌現越來越多的工匠大師。”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報全媒體記者 任曉萌 通訊員 杜金艷)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