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又到了中藥材育苗栽植的季節,清晨一大早,日照莒縣庫山鄉雙泉村的趙太中早早來到自家中藥材基地忙碌起來。
“今年的黃芩苗還行,價格比去年還好,相比去年再增加2畝。”趙太中邊挖黃芩苗邊與記者聊起了今年的打算。
莒縣庫山鄉是全國最大的優質中藥材集散地,山東省優質中藥材生產基地,同時擁有莒縣丹參、莒縣黃芩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國家農業部頒發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雙認證品牌,借助這一產業基礎,雙泉村先后成立3個專業土地股份合作社,進行集約化管理、規模化經營。該鄉立足中藥材資源豐富、品質優良等有利條件,把中藥材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創新發展理念,讓村里群眾在黃土地里抱上了“金娃娃”,以特色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原來村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不高,為提高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黨支部多次開會研究致富門路,利用該鄉中藥材資源豐富的優勢,經村民同意后,流轉了全村的土地,成立了中藥材合作社、黃煙合作社和桑蠶合作社,把整村的土地分成了幾個片區,集中管理,即節省了用工成本,又便于管理,從合作社經過兩年的運行情況看,農民增收了。”庫山鄉雙泉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負責人李金聯說。
農民種植藥材能否增收,關鍵是解決產品銷售問題。鄉黨委、政府在積極幫助藥材種植農戶成立合作組織的同時,持續加強與龍頭企業之間的合作,累計發展40余家中藥材購銷企業和購銷大戶,建立長期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定點、定時銷售。
“我們爭引投資5000萬元,在鄉駐地南、孟雙線以西建設中藥材交易中心一處,占地3.2萬平方米,建設總建筑面積2.23萬平方米,容納商戶70家沿街商鋪,年交易額可達3億元,實現利稅1000萬元,安置就業人員300人,解決產品銷售的難題。”庫山鄉黨委委員、副鄉長、人武部長張貴方告訴筆者。
近年來,庫山鄉積極發揮中藥材產業優勢,栽植中藥材丹參、黃芩共計2333萬余平方米,中藥材產業年產值實現1.85億元。并通過劃定區域合理謀劃布局,有效助推了鄉域中藥材品種良品化、種養規范化、管理科學化、產品優質高產化發展。
“下步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圍繞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主線,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重點對田水路林村進行全要素綜合整治,對高標準農田進行連片提質建設,對存量建設用地進行集中盤活掛鉤,努力打造農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中積聚、空間形態高效節約、人居環境美麗的土地利用新格局。充分發揮黨組織致富領頭雁的作用,由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按照支部引領、市場運作、群眾參與的模式,最大程度地提高群眾和集體收入,激活鄉村產業振興的一池活水。”李金聯說。(日照報業通訊員 于立鵬 岳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