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2日訊 揮鍬鏟土、挖坑栽樹、培土澆水......在第43個植樹節來臨之際,青島各地、各部門展開了一場場義務植樹造林活動。
綠色多米諾!近3000市民周末將接力播種”綠色”希望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2日訊 今日下午,全市國土綠化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會議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召開。現場發布了《青島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倡議書》,并啟動2021年青島市“云植樹節”活動。副市長張軍出席會議并講話。

3月13日、14日,我市將在青島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之一的青島市動物園北山區域推出一次為期2天的大型互聯網+義務植樹活動,打造一場集現場植綠、科普推廣、文創互動、線上直播等元素于一體的“綠色公益嘉年華”活動。屆時,將有近3000名市民分批次、分時間段接力參與。
會議強調,在“十四五” 開局之年,在各區市、部門要落實好《青島市加快推進全域綠化行動實施方案》,統籌推進荒山綠化、通道綠化、水系綠化、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等 12項攻堅任務,確保年內完成各項攻堅任務不少于20%。要創新義務植樹機制,豐富義務植樹盡責形式,以“互聯網+”模式為帶動,統籌推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確保本區市、本單位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不低于90%。
同時,要突出防治重點,加強園林和林業有害生物綜合防控。在4月15日前,完成所有病死松樹的清理工作,病死樹清理率100%,無害化處理率100%。在春、秋兩季,分別對全市約90萬畝松林進行全面普查,嚴格落實普查責任制,確保普查質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棟)
春意盎然“黨史林”
市委黨史研究院積極開展“植樹增綠 贈黨史書籍”志愿服務活動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2日訊 今天是第43個植樹節。為進一步增強綠色生態環保理念,培養黨員干部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好家園的責任感,助力黨史學習教育,營造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良好氛圍。今天下午,市委黨史研究院在青島動物園開展“植樹增綠 贈黨史書籍”志愿服務活動,市委黨史研究院院長馮英、副院長王書高、袁斌等20余名黨員干部參加志愿活動。

活動現場,大家分工明確、互相協作,挖坑栽樹、培土澆灌……一片繁忙景象,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揮汗奮戰,麻櫟樹苗被精心栽種,為公園增添了春日新的風景。植樹結束后,志愿者們還積極參與了“領走一粒種、送回參天樹——青島市第二屆云植樹節活動”,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網上捐贈。

種下一粒種子,迎來滿園春色。活動期間,市委黨史研究院向現場參與義務植樹的機關黨員干部、市民、學生及游客贈送了《中共青島地方簡史》《青島城市時尚》《青島年鑒》等黨史書籍150余冊,以這樣的方式,普及黨史知識。(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今天,“北方第一高島”再添一抹綠意!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2日訊 今天上午,中建筑港集團一公司攜手青島西海岸新區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管委、駐島邊防派出所、駐島部隊和島上城口子村民一起,在有著“北方第一高島”之稱的靈山島上栽種了300余棵“致富樹”、“生態樹”,為守護綠水青山、建設美麗鄉村貢獻了一份“筑港力量”。

由于交通不便,志愿者們提前一天將樹苗通過輪船運輸到了島上。上午10點,中建筑港的志愿者帶著勞動工具和果苗來到靈山島城口子村,向群眾介紹樹種及種植技術,并與農戶一同將樹苗種植在山上。培土、澆水……植樹現場,志愿者、駐島官兵、村干部、群眾們分工協作,個個干勁十足,一片熱火朝天。本次活動共種植柿子、櫻桃、杏和石榴等適合當地生長的樹苗300余株,占地約3000平方米。
“作為駐地央企,服務當地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中建筑港集團一公司執行總經理邢相倫說,此次,我們聯合各界力量組織了義務植樹活動,就是希望為海島基礎設施建設出一份力,更好地改善島民的生活條件和島上的生態環境,以實際行動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在加快建設美麗鄉村中履行央企擔當。

本次志愿活動已是中建筑港集團“筑愛之港”志愿者服務隊第二次與靈山島互動。早在2018年,中建筑港就攜手靈山島小學開展“圓夢靈山島兒童看世界”公益活動,幫助孩子們走出海島,走進博物館、逐夢大帆船、登錄“科學號”,讓靈山島孩子們零距離接觸世界頂級賽事和國家一流科考基地建設項目。“筑愛之港”志愿服務隊自成立以來,先后組織參與了“小珠山火災救援”、“慰問村貧困戶”、“為2800余名環衛工人送粽子”、“慰問敬老院”、“義務獻血”等一系列志愿活動,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口碑,彰顯了中建筑港集團作為央企的社會責任擔當。
據悉,由中建筑港集團承建的靈山島陸島交通碼頭改擴建工程將于近期正式開工。該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改善海島居民的出行條件,助力海島旅游業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通訊員 胡順靜)
水清岸綠!李村河南岸增綠500平方米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2日訊 今天是植樹節,為有效提高大家的生態環保意識,市北區城管局市政二公司黨支部以黨建“紅”引領生態“綠”,組織公司黨員干部職工前往李村河南岸綠化帶開展植樹活動,打造水清岸綠的河道環境,提升轄區河道景觀水平。

上午8點半,植樹活動熱火朝天的開始了。初春的天氣還帶著涼意,但公司黨員干部職工卻都熱情高漲,干勁十足。大家分工協作,配合默契,挖坑、扶苗、培土、澆水……植樹現場繁忙而有序。經過一個上午的忙碌,李村河岸邊500平方米被種上了紅葉石楠、冬青、麥冬草等各類灌木樹苗,盡顯生機與活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瑞新 通訊員 黃金)
16000余株苗木在153畝泥土里安家
城陽區開展2021年義務植樹活動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2日訊 “東風二月蘇堤路,樹樹桃花間柳花”。昔日蘇東坡疏浚西湖、植桃樹李時所吟詠的詩句,也成為今天城陽區的寫照。3月12日,城陽區義務植樹活動在8個街道同時開展,城陽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以及相關區委部門、區直單位,省、市駐城陽有關單位,街道機關干部和社區居民共計5000余人參加了義務植樹活動,拉開了城陽區2021年植樹造林活動的序幕。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植樹活動現場卻一派熱火朝天。人們三五一組,互相配合,有的揮鍬鏟土、有的扶樹填土、有的培土澆水……經過近兩個小時繁忙有序地“奮戰”,16000余株五角楓、白蠟、石楠、黃櫨等苗木在153畝肥沃的泥土里安家落戶,為“陽光城陽”增添了一片新綠。

在城陽,每年春季的大型義務植樹活動已成為常態,按照“適地適綠、提升品質、經濟適用”原則,結合青島氣候、地質特點等選擇適宜樹種進行栽植。同時,積極動員社會團體、志愿者、居民參與到“互聯網+”義務植樹、綠化撫育管理、古樹名木保護、森林村居創建、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多種多樣的義務植樹形式中來,在全社會倡導愛綠、植綠、護綠意識,營造了全民植樹的良好氛圍,真正實現綠化為民。
隨著青島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正式公布,城陽區首次被劃入青島主城區,進入了“主城時代”。除了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雄厚之外,城陽生態宜居的生活品質也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近年來,城陽區扎實推進“陽光城陽”建設,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把“綠色”“生態”“環境”擺在重要位置,不斷用“繡花”功夫,精雕細琢打造“品質城陽”。2020年,全區共完成新增造林1562畝,更新造林1627畝,建立義務植樹基地9處,面積200余畝,栽植雪松、石楠、海棠、櫻珠等苗木20000余棵。當前的城陽,處處鳥語花香,生活充滿陽光,宜居指數的不斷攀升,成為眾多年輕人安家置業的首選之地。
以此次義務植樹活動為起點,2021年,城陽區將繼續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持續推進全域綠化,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和陽光城陽建設,大力實施水系綠化、道路綠化、綠地品質提升、城區增綠、森林質量提升等攻堅行動,實現城區品質、宜居環境顯著提升,加快建設中央活力區、幸福新城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通訊員 段存曉)
扮靚生態“會客廳”
平度將建設農田林網15萬畝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2日訊 揮鍬鏟土、挖坑栽樹、培土澆水......3月12日上午,一場義務植樹造林活動在平度市店子鎮義務植樹基地如火如荼地展開。據悉,當天參加義務植樹的平度干群有600余人。如今的平度,滿目青翠,生機勃發。近年來,平度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全面推行林長制為契機,堅持管綠、護綠、增綠并重,推進林長制實現“林長治”,筑牢綠色生態屏障,助力城鄉品質提升。

“今年,我們確定了建設農田林網15萬畝、提升400個村莊綠化覆蓋率達30%以上的任務目標。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推動‘互聯網 全民義務植樹’,建設市級義務植樹基地1個,鎮級義務植樹基地18個。探索建立‘綠色驛站’,打造綠化亮點。”平度市自然資源局局長鄧偉玉說。
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人人愛綠植綠護綠的良好氛圍,平度市綠化委員會、平度市自然資源局與平度市融媒體中心聯合舉辦“綠化平度我行動”主題征集活動,通過新聞客戶端展示植樹護綠的圖片、短視頻,激發全民參與熱情,打造綠色生態的青煙濰城市群“會客廳”。
據悉,平度市將充分發揮金華山、鳳凰山、七色山、文王山、三合山等一批義務植樹基地作用,做到“實體盡責基地化、接待服務全年化、盡責形式多樣化”,運用網絡平臺,大力引導群眾廣泛參與,本著“就近就地、形式多樣、方便群眾”的原則,因地制宜推動植樹造林進單位、進校園、進社區。形成人人愛綠植綠護綠的良好氛圍;探索建立“綠色驛站”,打造綠化亮點,形成集休閑娛樂、旅游打卡、示范帶動為一體的樂享空間,成為讓每一處驛站都成為綠色文明走近群眾、貼近群眾、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家園和陣地。

2020年,平度市發動55萬人義務植樹118萬株,完成新造林3.56萬畝,占計劃的161.8%,完善農田林網面積6.8萬畝。村莊綠化走在青島前列。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推動全市998個村莊綠化覆蓋率達30%,占村莊總數的56%,居青島各區市之首。創建山東省森林鄉鎮1個,森林村居6個。印發《關于全民建立林長制的實施意見》,設立各級林長3465余人,公示牌31塊。實施飛防22萬余畝,通過成果驗收。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產品采收等林下經濟1700余畝,年產值1000余萬元。生態旅游業接待游客30萬人次,年收入2600余萬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馬英歌 通訊員 孫科強 張林杰)
以“青春之我”植青青之林
青島這個區的團員青年已植樹300多畝
其中一處為省級基地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2日訊 為動員廣大團員青年把生態文明意識融入團的各項工作,今天上午,嶗山團區委組織開展了“行動起來 綠滿齊魯 美麗嶗山”2021年青少年植樹活動。來自嶗山區青年志愿服務聯盟、青島嶗山交銀村鎮銀行、沙子口街道辦事處等單位的青聯委員、青年志愿者、青年創客、團干部、團員青年代表,以及團區委機關干部等60余人參加了活動,共植樹100余株,截至目前,嶗山區團員青年已植樹造林300多畝。

植樹場地位于沙子口街道石灣社區北山,植樹小伙伴們頭戴志愿者小藍帽,揮鍬鏟土、扶苗栽苗,在嶗山大地上栽種希望。團員青年們以實際行動開展義務植樹,爭做生態文明的踐行者和傳播者、綠色理念的宣傳者和倡導者、身邊環境的參與者和守護者。
據悉,在第43 個植樹節來臨之際,嶗山團區委聯合嶗山區林長制辦公室、嶗山區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嶗山區自然資源局等部門,于3月5日向全區各級團組織、廣大團員青年發出《嶗山區3.12植樹節暨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倡議書》,號召全員動手,栽植一棵樹、培育一片林、奉獻一份愛,寄樹于情,托木于志,做植樹造林的踐行者,積極助力“我為浮山生態公園添點綠2.0”義務植樹捐資建綠活動,以實際行動為嶗山大地增林添綠。

近年來,嶗山團區委積極響應黨中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始終把組織團員青年開展植樹造林活動作為團組織參與生態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共計在金家嶺、中韓、沙子口、王哥莊、北宅等山坡地植樹造林300多畝,建成青年林5處,其中在周戈莊水庫西山建成的“綠色奧運志愿林”被認定為全省青少年綠化活動基地,王哥莊街道小囤山山體恢復綠化項目被評為青島市青少年綠化基地。(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霍璟祎 通訊員 任海洋)
用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青島市工會志愿者開展植樹節志愿服務活動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2日訊 今天是第43個植樹節,為引導廣大職工群眾增強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提高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共建美好家園的責任感,青島市總工會在全市制定下發了《關于開展“植樹節”志愿服務活動的通知》,號召全市工會志愿者結合工作實際,積極開展以“@在你身邊”之植綠護綠行動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

全市工會志愿者在青島市總工會志愿者服務總隊的號召下,10支青島市總工會機關志愿服務分隊、300余支基層工會志愿者服務大隊,以開展“2+X+N”志愿服務行動為目標,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行動,依托“齊魯工惠APP”志愿服務隊伍平臺,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護綠行動和植物種植實踐體驗活動,用具體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截至目前,全市各級工會組織開展植樹志愿活動300余次,累計植樹3萬余株,通過“青島工惠·APP”志愿服務板塊征集志愿者3萬余人,通過網站、微信、APP、抖音、微視頻等工會宣傳新媒體矩陣發布信息200余篇,此項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中。
通過此次志愿活動的開展,又增加了青島市總工會機關事業單位工會、審批局工會、職業技術學院工會等近50支隊伍,增加工會志愿者5000余人,為全市工會志愿者服務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萍 通訊員 王春暉)
新聞鏈接:
今年,青島市義務植樹場地共有23處。其中,市級場地共有7處,包括青島市中山公園、青島市動物園、青島市植物園、青島市文化公園、太平角公園、侯家莊口袋公園、小珠山森林公園。各個區市的植樹點,多數選擇了山頭公園、新建道路、工業園區等。值得一提的是,膠東機場快速路(南堤子段)也被列入此次植樹點之一,通往膠東國際機場的道路將變得更加綠意盎然。市級、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植樹點接受個人及家庭報名,西海岸新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可同時接受個人、家庭或企事業單位報名。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