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將剛剛制作出來的粉條上架(攝影:丁霞)
3月9日,青島西海岸報記者在青島潤澤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紅薯粉條加工車間內看到,車間里機器轟鳴,員工們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一派繁忙景象。青島潤澤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泊里鎮甲灘村,成立于2011年。2019年,該合作社投資一千多萬元,引進了集加工紅薯冷鏈與粉條生產的先進生產線,當年便實現了產值1200萬元。目前,該合作社年采購紅薯量高達8000噸,加工粗淀粉1200噸,加工紅薯粉條500噸。
2021年2月份,泊里鎮創新采取“合作社+黨支部+農戶”的訂單收購模式進行紅薯種植,農戶種植紅薯每年每畝地可收入2400元左右。該模式既為合作社解決了紅薯原材料收購來源,又有效增加了農戶的經濟收入,同時打開了泊里鎮農業產業振興發展的新格局。

工作人員對粉條進行“冷卻”操作(攝影:李留洋)
紅薯粉條深受好評
直供新區各大超市
青島潤澤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社長李祥陽介紹,紅薯粉條的制作流程主要有:地瓜清洗、破碎、渣漿分離、兌酸漿發酵沉淀、出淀粉、過篩、蒸煮、冷凍、晾曬、入庫等。
青島潤澤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紅薯粉條在當地頗負盛名,除了老百姓口碑相傳,該合作社的加工工藝在行業內也深受好評。
“在紅薯淀粉提取技術方面,合作社采用傳統酸漿提取技術,提取的淀粉最大程度上保留了紅薯中的營養成分。”李祥陽告訴記者,從淀粉提純到粉條生產加工,徹底杜絕了粉條中添加明礬的歷史,做出的粉條更勁道更爽滑可口,投放市場后得到一致好評。2018年2月份,該合作社申請了紅薯破碎機篩網的專利,提高了50%的產量,節省了40%的電量,目前該專利已在國內各大廠家應用,為國內各大廠家每年節約費用上億元。
目前,該合作社的紅薯粉條直供盛客隆等青島西海岸新區各大超市。同時,與煙臺、威海等地公司達成合作協議,長期為其生產高品質淀粉、粉條等紅薯制品。此外,該合作社生產的淀粉、粉條等還出口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家。
青島潤澤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在2011年的時候社員僅有10人,如今已達到了200余人。記者了解到,在車間的工作人員都是甲灘村以及附近的村民。“目前我們合作社能提供固定就業崗位60個左右,每年秋季忙時能提供臨時就業崗位150余個。”李祥陽說。
訂單模式收購紅薯
穩定貨源助農增收
2021年2月份,泊里鎮農業農村中心深入青島潤澤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進行調研了解到,該合作社主要在濰坊、臨沂等地采購紅薯,年采購量高達8000噸。
“結合泊里鎮農業產業發展現狀,我們創新農業種植模式,采取‘合作社+黨支部+農戶’的訂單收購模式進行紅薯種植。”泊里鎮農業農村中心負責人王懷明告訴記者,按照保護價0.4元/斤的價格和農戶簽訂紅薯收購協議。協議中同時約定,如當年訂單種植紅薯品種的市場收購價格高于協議中的約定價格,合作社則按市場價格進行收購。算下來,農戶通過紅薯種植每畝年收入2400元左右,該模式既為合作社解決了紅薯原材料收購來源,又有效增加了農戶的經濟收入。
“通過訂單式大規模種植,我們也不用發愁紅薯采購量的問題。之前從外地采購紅薯,運輸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此,為我們合作社省下了不少費用呢。”李祥陽對記者說。
“到2021年底,以合作社訂單種植模式將在泊里鎮打造2000畝左右的紅薯種植面積。”王懷明介紹,合作社按照各村“黨支部”訂單收購紅薯,通過合作社代加工、代銷售的思路為村集體增加經濟收入,打造利益共享的“產供銷”一體化紅薯產業鏈條。
建生產線變廢為寶
打造綠色生態農業
由于紅薯淀粉、紅薯粉條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水、廢渣,為進一步對紅薯廢渣及農業廢棄物秸稈合理開發利用,2021年,青島潤澤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計劃投資750多萬元,新增“農產品加工廢棄物資源化開發項目”。
到2021年底,該合作社計劃建成5000噸固體有機肥生產線,以及5000噸液體微生物菌劑生產線。到時,可提供就業崗位50個,實現銷售利潤400萬元。截至目前,該項目已通過青島西海岸新區農業農村局初步驗收。
除此之外,泊里鎮農業農村中心還積極為青島潤澤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和金花葵農業產業園搭建平臺,共同發展農業產業鏈條,實現農業產業共發展的新理念,以及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新模式,打造“無廢鄉村”試驗基地,實現農業垃圾零污染。
“屆時,金花葵農業產業園在種植過程中產生的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經過該合作社有機生物發酵后產生有機肥及沼液,通過農業灌溉方式應用到農業種植當中。”王懷明表示,利用生物技術實現農業廢棄物向有機肥的轉變,將生物有機肥和功能性微生物菌劑聯合使用,不僅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還可以實現企業短板互補、利益共享的發展理念,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的循環之路。
記者手記
“無廢試驗”讓美麗常駐鄉村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農村發展的天地很廣闊,但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不能是“一錘子買賣”,必須要發展產業。只有夯實了產業根基,讓鄉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發農民自身的內在動力和蓬勃活力,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青島潤澤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自2011年成立以來,目前能提供固定就業崗位60個左右,每年秋季忙時能提供臨時就業崗位150余個,讓外出打工的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而泊里鎮采取的“合作社+黨支部+農戶”訂單收購模式,開展訂單農業生產,切實將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大市場聯結起來,讓廣大農戶種植有定向,銷售有方向,進一步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更難能可貴的是,泊里鎮還積極探索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新路子,打造“無廢鄉村”試驗基地,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的循環之路,讓美麗常駐鄉村。(青島西海岸報記者 丁霞)
(稿件原載于2021年3月10日《青島西海岸報》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