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掌燈”,他照亮患病男孩的康復成長路
——記青島真情巴士集團有限公司駕駛員盧振華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4日訊 “盧師傅,我給司機師傅們帶了幾個蘋果,你給大家分分,是我和赫赫送給大家的小禮物。”最近,青島真情巴士K1路駕駛員們常常會收到這樣的禮物——兩個蘋果,禮物的主人,是患病男孩赫赫和媽媽,寓意平平安安。算下來,這已經是2020年度“感動青島”道德模范、青島真情巴士集團有限公司駕駛員盧振華幫扶赫赫的第7個年頭。7年,他用無私善舉溫暖著這個男孩成長的路,也感染和帶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2014年10月1日,貫穿西海岸新區東西的公交主干線K1路開通,盧振華被選拔為K1路上一名公交駕駛員,跟赫赫的相遇,便發生在這里。線路開通第3天,盧振華在珠山路站等候發車時,一名中年婦女用輪椅推著一個六七歲的男孩走到車旁,熱心的盧振華趕緊下車將行動不便的孩子抱上車。“孩子不停地流口水,衣服沾了一身,那時候孩子媽媽情緒非常低落,我沒多問,只是在他們下車時塞了一張有我聯系方式的小紙條,跟她說有事隨時聯系。”第二天,盧振華再次碰到這對母子,他趕忙上前,再一次將孩子抱上車。“這次見面,孩子媽媽和我簡單聊了兩句,但能明顯感受到失落和防備,下車時我按捺不住詢問能不能加個微信,那時候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幫幫孩子。”盧振華說,成為好友后,他給孩子媽媽轉了幾次錢,都被拒絕了,“不過在一次又一次交流溝通后,孩子媽媽的態度終于緩和了,敞開心扉將孩子的情況告訴了我。”孩子名叫赫赫,由于出生時重度窒息,導致腦損傷,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走路、說話。出生以來,赫赫媽媽每天帶著他每天乘公交車前往市北區的專科醫院進行康復訓練。換乘三趟公交,來回五個多小時,為了照顧赫赫,她無法工作,全家靠著赫赫爸爸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了解情況后,盧振華既難過又心疼,收班后,他把赫赫的故事告訴了自己的師傅——義睦勞模工作室創始人于義睦,二人商量著一定要盡自己所能幫幫孩子,讓他和正常孩子一樣感受生活的快樂。

公交車廂,是一道流動的文明風景線。從那以后,盧振華除了每次幫助赫赫上下,更是把愛心從小小車廂延續到生活之中。7年來,赫赫的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幾乎全部由盧振華自費購買。他還經常把赫赫接到自己家中,帶赫赫外出就餐、游玩,對此,盧振華的妻子和兒子非常支持,赫赫儼然成了這個家庭的一份子。
孩子的世界總是最純真美好的,在盧振華的無私呵護下,赫赫正一天天茁壯成長。7年的時間,在盧振華的幫助下,赫赫從不會說話不會走路,到現在能斷斷續續說出“盧…爸爸,你好…”簡單的問候,可以自己步行幾十米,甚至能在不用攙扶的情況下上下車。“盧爸爸,你開車要注意安全。”“盧爸爸,這周你休息我們一起出去玩。”……去年,盧振華為了鼓勵赫赫堅持康復訓練,送給他一部新手機,每次下班,他都能收到到赫赫發來的飽含真摯的關懷和祝福,為了表達對盧爸爸的感謝,赫赫還向媽媽要來他跟盧爸爸這么多年的合影,用手機制作了一個“謝謝您·好人”的電子相冊。“看著他一天一天在變好,和普通的孩子一樣快樂,我心里說不上的滿足。”盧振華說。

赫赫上學后,康復訓練的時間從每天上午調整到下午,為了節約時間,赫赫和媽媽通常在中午下課后就匆匆趕往車站,午飯只能對付著在車上解決,吃一些簡單的食物。“天氣暖時還好,冬天孩子吃的飯都是涼的。”盧振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讓母子二人吃上一頓溫暖可口的午飯,盧振華向所在分公司說明了情況,為他們準備了一張愛心卡。“這張由食堂保管的飯卡,盛滿了司機師傅們的愛心,大家今天給充50,明天給充100,余額越花越多。”
就是這樣,7年間,盧振華的身影感染者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K1路公交車上的司機師傅大概有近60人,偷偷給赫赫塞上幾百塊錢、置辦幾件新衣,都是常有的事,大家都在默默奉獻著自己的愛心,身體力行溫暖著這個孩子的童年。”盧振華說。“鄭黎會叔叔總是給我點最愛吃的肯德基,張紅娥阿姨就像媽媽一樣溫暖……”大家的付出,赫赫全都記在了心里。
每次有人稱贊盧振華師傅時,他總是說“真的沒什么,都是應該做的”。作為一名普通的公交駕駛員,盧振華用愛心和耐心撐起了一把大傘,守護著一個困境家庭的求醫路。他讓人們看到,在平凡崗位上愛與善良可以創造的無限可能;也讓人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重逾千金的美好情誼。(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