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4日也是節日?對,還是一個很有趣的節日,名叫“國際圓周率日”,也叫“π日”。昨天是農歷二月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還漏掉了一個節。而青島棗山小學六年級的王湛雅,則在3月13日這天錄制了一段視頻,提前慶祝這個節日。

13日,在小區樓下,王湛雅在媽媽的幫助下拍了一段視頻。在不到20秒的時間里,她背誦了圓周率小數點后100位的數字。她是怎么記住這些毫無規律的數字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王湛雅的媽媽告訴記者,棗山小學的老師在教學中一直鼓勵學生要高效主動學習,并且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2019年2月份的寒假,湛雅參加了一場大腦風暴冬令營,里面有個背誦圓周率的環節。湛雅本身對數學就喜歡,對數字比較敏感,在老師點撥下,她不知不覺就記住了。”王湛雅媽媽說,有了興趣,孩子學習起來會變得有趣,感覺有趣,就愿意花費時間去學習,這樣良性循環,學起數學來也會事半功倍。
“聰明的孩子”“確實厲害,我服了! ”……昨天,王湛雅背誦圓周率的視頻在青島早報微信公眾號發布后,網友們議論紛紛,不斷點贊。但也有人提出“有什么用”的問題。 “要說有什么用,還真不好說,但是王湛雅背東西時從來不打怵。 ”王湛雅的媽媽告訴記者,孩子的成績不算冒尖,但是學知識很扎實,拍背誦圓周率的視頻,其實是想激發更多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大家一起進步。
有位網友留言表示,他的兒子能背誦到小數點后200位。他總結了背誦圓周率的三點好處:首先,對提高記憶力很有用。背誦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挑戰自己的過程,每次背誦都會強化記憶力,經常練習,記憶力會獲得提高,并且會體現在背誦課文上。以前孩子磨磨唧唧,半天背誦不了一段,現在短時間內就能大體背過一篇課文。其次,會培養孩子迎難而上的心態。從10位到30位,再到50位、100位,孩子越過一個坎,信心就提高了一層,就更有信心迎接挑戰。最后,背誦圓周率提高了孩子的好奇心,也讓他在學習中更有主動性。現在孩子非常喜歡數學,見到數字就親切,有時在路上看個車牌,一眼就記住了。

掃碼觀看王湛雅背誦圓周率視頻
/ 新聞內存 /
國際圓周率日的由來
3月14日,是國際圓周率日,也是國際數學日。早在2011年,國際數學協會就正式宣布,將每年的3月14日設為國際數學節。 2009年,美國眾議院正式通過一項無約束力決議,將每年的3月14日設定為“圓周率日”。π約等于3.14,因此3月14日是紀念圓周率日最合適的日子。
祖沖之與圓周率
祖沖之(429-500),字文遠。南朝人,世居南徐州(今江蘇鎮江)。為什么人們稱祖沖之為“圓周率之父”?因為在秦漢之前,古人只知道“徑一周三”之說。到了漢代,人們開始求證相對精確的圓周率數值,其中西漢末年科學家劉歆算出過3.1547,東漢末張衡則計算出3.1623,而東吳王蕃得出了3.1556的數值。三國杰出數學家劉徽創立 “割圓術”,得出了相對近似的3.1427。祖沖之又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更為艱巨而細致的演算,從圓內接正3072邊形一直算到了12288邊形乃至24576邊形。而他的精確計算要比西方人早了1000多年!所以說,祖沖之是當之無愧的“圓周率之父”!(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魏鈮邦)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