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5日訊 3月14日,青島嶗山區沙子口灣潮水退去,海灘上出現了大量竹蟶、蛤蜊等海鮮,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趕海。大家挖海鮮的方式各有不同,但一個個收獲頗豐。居住在海邊的人們,依據潮漲潮落的規律,趕在潮落的時機,到海岸的灘涂和礁石上打撈或采集海產品。趕海,對于很多住在附近的市民來說,是一件既有趣味又有收獲的事情。
中午12時許,正值落大潮,沙子口灘涂上,蹲在海邊挖竹蟶、蛤蜊的市民很多,差不多有百余人。他們有的蹲著挖,還有人直接上鐵鏟子鏟,不少人收獲滿滿。

沙子口灣潮水退去,人們三五成群挖蟶子。
住在附近的于先生告訴觀海新聞記者,三個小時他就能挖一桶蟶子,想去挖的市民需要帶上鹽、鏟子、鑷子、小錘子等工具。

這些野生海蠣子雖然不大,但味道純正,營養也很豐富。附近居民1小時就能挖一小桶。
挖蟶子還真是個技術活,
觀海君給大家總結了攻略,
想去趕海的小伙伴趕緊收藏!

工具
小鐵鏟、小桶、礦泉水瓶、鹽
方法步驟
1、首先要確定時間,挖蟶子的時間最好是退潮時候,一般來說退大潮的時候蟶子最多。一般大潮時間為初一、十五(農歷),平常退潮時也會有。
2、拿鐵鏟鏟沙,注意不要在水多的地方。鏟沙過程中,如果看到沙中有小孔,那么很可能就是蟶子的居住地。
3、看到小孔后,往里倒一點鹽,就會看到蟶子自己往上跑,然后順手抓住放到小桶里就好了。
注意事項
一定不要在水多的地方,那樣小孔很容易被沙沖得看不到。此外,蟶子“嗖”地一下從洞里探出頭來,這時需要眼疾手快,一下抓住蟶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于欣冉 李青 文/圖)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