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1年3月16日5版
地下停車場防火門失靈、居民樓內私拉線路給電動車充電、車庫私改廚房、疏散通道被堵
這些火災“隱患” 其實“顯而易見”
2月23日,青島市啟動全市火災隱患拉網式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同日,青島市召開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調度會,對下一步重點工作進行安全部署;2月26日青島市召開安全防范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部署近期安全生產重點工作……近來,青島市連續召開火災隱患、安全生產方面的會議,部署排查整治行動,防患于未然。
在這次專項行動中,不少市民向青島日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一些顯而易見的火災隱患仍然存在。根據市民提供的線索,青島日報記者近日實地探訪了部分存在火災隱患的場所。采訪中發現,這些隱患或者是經過整治后回潮反復,或者長期存在無人制止。隱患帶來的危險,讓周邊居民捏了一把汗。
廣大市民如發現身邊有火災隱患,可以繼續登錄觀海新聞客戶端或發郵件至qdrbyljdb@163.com反映,青島日報將選擇刊發,并轉交相關部門整改。
探訪一
防火門失效滅火器過期
地下停車場隱患“扎堆”
防火卷簾門銹蝕失靈、排煙風機破損、疏散通道封閉、滅火器過期……一個地下停車場同時存在多處消防安全隱患,讓人捏了一把汗。近期,市民金先生撥打青島日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市南區匯泉路17號東海國際大廈地下停車場消防隱患扎堆。
3月13日上午,記者來到東海國際大廈探訪。這棟位于匯泉灣東南側的高層建筑是島城沿海一線地標之一,建筑內不但有酒店、公寓、影樓,還有許多公司在此辦公。“我們這棟高樓的負二層是一個面積為3800平方米的地下停車場,因為疏于管理,存在多種消防安全隱患。”東海國際大廈業主金先生告訴記者,他和其他業主向相關部門反映過,但并沒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在東海國際大廈地下停車場,排煙道百葉風門銹蝕腐爛到無法活動的程度。
在金先生的帶領下,記者乘電梯進入地下停車場,偌大的停車場內車輛進出頻繁。根據公安部《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地下停車場必須設計配備防火卷簾門、排煙風機、疏散通道等消防和逃生設施。但記者在該地下停車場看到,多個防火卷簾門的滑道、軸承、開關都已生銹,從軸承鏈條外表噴涂的墻面涂料來看,防火卷簾門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維護。而且部分防火卷簾門的滑道上還加裝了防撞膠條,卷簾門根本無法放下來。
“這些排煙通道和排煙風機破損嚴重,一旦發生火災,地下停車場的煙霧排不出去,下面的人員就危險了。”金先生帶著記者沿停車場轉了一圈。記者留意到,停車場上方按規定設置的排煙通道多處破損,有的排煙通道還不斷向下漏水。連接排煙通道的多個排煙風機開關把手不翼而飛,排煙口的百葉風門銹蝕腐爛到無法活動。
地下車庫如果發生火災,疏散通道是人員逃生的“救命通道”。但記者在該地下停車場探訪發現,原本設計的3個逃生通道中,有一個被鎖上大門。此外,地下停車場天花板上隨處可以看到糾纏在一起的各種線纜,一些亂搭的線纜從天花板扯下來進入地下室房間。
記者留意到,地下停車場角落放置了多個手提式滅火器,滅火器的壓力表指針指向紅色區域,處于壓力小不能噴射的失效狀態。滅火器標注的上次維修時間是2018年,已經超過了兩年的檢修時限。
“地下停車場這么多消防隱患,停車的業主提心吊膽,我們多次找過物業公司,物業根本不管。一個月前,我們只好到轄區的八大關街道投訴,可街道工作人員卻讓我們找物業協商解決。”金先生對此提出質疑:“消防隱患人命關天,而且這么多消防隱患存在,豈是協商就可以解決的。”
探訪二
雜物“盤踞”疏散通道
小區居民逃生受阻
疏散通道暢通與否對消防安全至關重要。根據《消防法》要求,任何單位、個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近日,有市民撥打青島日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海逸景園小區里的樓座疏散通道被雜物占據,存在安全隱患。“小區里都是高層建筑,樓梯間被各種東西堵得滿滿當當,真要發生火災了,居民難以快速撤離,非常危險。”市民如此表示。

海逸景園8號樓一單元樓道被雜物堵塞。
根據市民提供的線索,2月26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邱縣路的海逸景園小區。小區于2010年前后建成投用,由9個高層樓座組成,2000多戶居民。記者隨機走進小區8號樓一單元,乘坐電梯至33樓頂層,自上而下對疏散通道逐層查看。在該層的安全出口大門上,記者看到一張物業公司于2021年1月20日張貼的通知。通知顯示:經物業公司巡查發現,該樓層消防通道內堆積大量雜物,已經將消防通道堵塞無法正常通行,請雜物主人立即將雜物清理干凈,消除消防隱患。
然而,通知并未起到應有的作用。記者打開安全出口大門,看到樓梯間疏散通道被雜七雜八的紙殼箱子占據,僅僅為行人留出了三四十厘米的通行空間。向下而行,大部分樓層都是相似情況,堆積雜物的種類五花八門:泡沫盒、塑料瓶、舊衣物、廢家具、小孩玩具、鳥籠花盆,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在15樓的樓梯平臺處,記者還發現有人在此拉繩晾衣服。
記者隨后又走到9號樓二單元、7號樓一單元和5號樓一單元,發現疏散通道內的情況基本相同,普遍存在雜物“盤踞”問題。在9號樓二單元,有多根木條、木板斜倚在墻角,非常容易刮到行人;在7號樓一單元,八九個鳥籠擋道,行人無法通行;在5號樓一單元,寫有“逃生通道,勿堵保暢”的鐵門背后就是一大堆雜物。
疏散通道的堵塞引發了不少小區居民的擔憂,為了確保疏散通道暢通,防患于未然,他們通過多種途徑向有關部門反映。“反映過后,有關方面也能有點動作,可效果不持久,用不了多長時間,疏散通道就又被占上了。”小區居民蘇先生(化名)對記者表示。
采訪當日,記者以小區居民身份向物業公司反映疏散通道被占問題。物業工作人員表示,為了保障消防通道暢通,物業公司經常進行巡查,也會下發通知要求業主清理雜物,但效果并不好。“堆積雜物的都是小區居民,你能怎么處理?”該工作人員說道。
這樣的態度并不能讓小區居民滿意。蘇先生告訴記者,保障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暢通是《消防法》的明確要求,也是物業服務的重要標準,“發現了隱患就應該及時處理,自己解決不了就要多找些部門協調解決,事前麻煩總比釀成災禍好得多。”
探訪三
電動車“飛線”充電
短路漏電防不勝防
居民騎電動車出行方便快捷,然而,不少小區存在未建電動車棚或充電樁不足的問題,導致居民私扯電線,或將車推進自家進行充電,存在安全隱患。“11樓住戶直接扯線到樓下給電動車充電,電線中間還存在接頭。多日風吹日曬,遇到下雨天氣,很容易造成漏電傷人。”近日,家住城陽區桃源居西區的王先生(化名)向青島日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這一問題。

在桃源居西區,住戶私拉電線為電動車充電。
日前,記者來到桃源居西區31號樓2單元實地探訪。在2單元門口,一根電線沿下水道垂懸下來,多余的電線纏繞在下水道上,連接線纜的插排被裝在一個紅色方便袋內。而這個裝著供電線纜的方便袋,就塞在下水道與墻面之間的縫隙內。“這是住戶自己扯的電線,方便電動車充電,我們這棟樓上很多住戶自己扯線充電。”一名小區居民說道。
為了看清這根電線的“來源”,記者來到31號樓北側的小廣場,看到電線從31號樓2單元11樓一家住戶的空調線纜孔引出,然后沿墻外下水道管道引至一樓,電線長度約30米。記者看到,這根電線距離每層住戶窗戶不足半米,而且電線中部位置還有明顯接線痕跡。“這些電線、插座沒有固定,裸露在外,而且距離單元門這么近,萬一遇到雨雪天,很容易漏電。”市民張女士說。
采訪當日下午4點半,記者看到一位居民將一輛電動三輪車停到單元門前,然后將“藏”在下水道后面的電線扯到電動三輪車前充電。白色的電線懸于空中,居民進出單元門,稍有不慎就會碰到這根電線。
在桃源居小區西區31號樓,私扯電線充電的住戶不在少數。與2單元相鄰的3單元,同樣有一住戶從窗戶引下電線。記者注意到,此電線從三樓的一個窗戶內引出,電線沿著二樓住戶窗戶垂下,多余的電線和插排被隨意扔在單元門口西側的報箱上,電線表面處處透著老化的痕跡,并用絕緣膠布纏繞,插排一頭也出現破碎情況。
“電線長期暴露在外,容易造成絕緣體磨損老化,線路漏電危及路人安全。另外,如果住戶選擇的電線過細,長時間充電引起線路過熱,容易產生火災隱患。”一名電力行業工程師告訴記者,這些潛在安全問題對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
記者以居民的身份致電桃源居西區小區物業公司,咨詢是否可以用家用電給電動車充電。“如果你從家里扯電線充電,最好充完之后盡快將電線收起來,不然被其他業主看見會來投訴,”工作人員表示,“從家里扯線充電還是不安全,建議到充電棚內充電。”
記者在小區探訪,發現小區建有電動車充電棚,棚內也設有充電樁,但棚內早已車滿為患,停放的大多是被遺棄的自行車。“我們多次向小區物業反映居民私拉電線充電問題,小區物業對此態度也是模棱兩可,根本沒有落實清理。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加強執法,將垂在單元樓墻外的電線清理掉。”市民萬先生(化名)建議說。
探訪四
小區車庫私改廚房
居民期待部門說“不”
將狹小封閉的車庫改造后用來居住,在里面使用液化氣罐燒水做飯——近日,有市民向青島日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2月5日,萊西市翡翠城小區一車庫發生閃爆事故。而該小區仍有多個車庫均存在改造成廚房、住人等情況,具有安全隱患。
據爆料人介紹,發生事故的是翡翠城小區紫竹苑8號樓一樓東頭的一間車庫,事故原因是液化氣罐發生了漏氣。“事故發生后,業主群里便‘開了鍋’,居民們人心惶惶。因為小區內不只這一家車庫住人,且都在使用液化氣罐。”爆料人說,他居住的翡翠城小區百合苑2號樓,有幾處車庫也被人改造,有的就被當作廚房使用。
記者從“萊西發布”微信公眾號證實:2月5日早晨5時許,萊西市翡翠城小區紫竹苑8號樓一車庫發生一起閃爆事故,由用戶使用液化氣不當導致。

萊西市翡翠城小區一車庫被改成廚房。
近日,記者來到翡翠城小區實地探訪。發生閃爆事故的車庫周圍建起了圍擋,發生事故車庫的大門已經不見蹤影,車庫里的物品被清空。樓體被鋼架固定和支撐。圍擋外,隔壁單元一車庫的卷簾門嚴重變形。正對面樓座的兩個單元門不同程度受損,樓道窗戶被釘上了木板。
“小區雖然通了天然氣,但是車庫里不具備通天然氣的條件。因此他們便在車庫里用起液化氣罐。”一名居民告訴記者,“像這樣被改造住人的車庫,在小區里還有很多。我們期待有關部門現場看看,管管這一問題。”
記者在翡翠城小區隨機走訪發現,紫薇苑3號樓北側兩處車庫的卷簾門被改成塑鋼門窗,一扇窗戶上探出抽油煙機風管。在桂花苑9號樓和17號樓,兩處車庫的卷簾門被改成了落地的門窗。屋內,車庫天花板被打通,用樓梯與二樓相連。車庫已被改作他用,且破壞了原先的結構。
記者又來到爆料人提到的翡翠城小區百合苑2號樓。該樓座南側的一排車庫,僅有兩個車庫保持原樣,其余的車庫均被不同程度改造。有的業主將臨近兩個車庫打通,樓上樓下建起了樓梯,門前蓋起了圍墻,圈起了小院。僅百合苑2號樓南側,就有6處由車庫改造的小院。從外觀能夠看出,至少有兩處車庫被用作廚房。
根據《青島市房屋使用安全條例》第九條規定,房屋使用和裝修過程中禁止擅自改變房屋使用性質。此外,車庫因空間狹窄、通風條件差,達不到使用燃氣相關要求。《城鎮燃氣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燃氣用戶及相關單位和個人不應在不具備安全條件的場所使用、儲存燃氣。
記者點評
“防患未然”需要“群策群力”
春季天干物燥,火災誘發因素多,稍有疏忽,極易引發火災事故,火災隱患排查成為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之一。從本月開始,我市開展為期5個月的火災隱患拉網式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加大暗訪、抽查力度,化解火災風險。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專項整治行動啟動近半個月以來,仍有一些經過整治后的隱患回潮反復,或是隱患長期存在無人制止的情況出現。
“螻蟻之穴,可以潰堤千里”。安全隱患常常就在我們身邊,但往往讓人意識不到,看似不起眼的“蟻穴”,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并排除,通常就會釀成大事故。啟動專項整治行動,各相關部門對火災隱患拉網式排查整治,對于發現消除隱患、守住安全“底線”無疑會起到積極作用。對于一些并未列入整治行動中的重點領域隱患,或者在整治排查中被疏忽的隱患,群眾力量就應該成為整治行動的有效補充。
百姓群體分布在城市的每一處,連接著城市的神經末梢,對火災隱患的憂患,讓他們成為“拉網式排查”最廣泛的“覆蓋”,因而有無窮的力量。讓每一名市民成為執法部門的“眼睛”和“觸角”,最大限度地激發群眾力量,是消除火災隱患的治本良方。
暢通火災隱患舉報渠道,建立對火災隱患的舉報、受理、整治、獎勵的“生態閉環”,上海市去年啟動的消防隱患隨手拍活動,就為我們提供了借鑒。市民通過“浦東新區消防隱患隨手拍”微信小程序舉報火災隱患或消防違法行為,經核實后給予獎勵。
從政府部門的“我治理”,變為全民參與的“我們治理”,發揮群策群力群防的力量,對專項整治行動來說,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 正)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