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3月16日2版

節假日無休,代先慧一心撲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疫”不容辭:他一直停不下來
3月12日下午2點多,代先慧步履匆匆地趕回辦公室。他是一個十分守時的人,但為了給一個急病號做電子支氣管鏡檢查,雖然緊趕慢趕,還是比約定的采訪時間晚了幾分鐘。
“抱歉”和“這一天總也不能停腳”之后,或許是要盡力挽回那耽擱的幾分鐘,代先慧的語速略快,但條理十分清楚。
代先慧是城陽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副主任醫師,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來,兼任城陽區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城陽區人民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專家組組長、普通發熱門診負責人,負責全院接診的所有疑似病例的篩查和確診病例的診療工作。

代先慧(右)正在為病人做檢查。周偉 攝
在交談過程中,記者了解到代先慧當天的工作日志:早上7點到醫院,與科里的夜班醫護人員探討疑難、危重病號的病情變化,8點開始出門診,直到中午12點多,簡單吃一口盒飯,下午1點給急病號做檢查,之后還有黨史學習教育、會診、病例討論、疫情防控會議……而這是他工作的常態。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作為基層黨員和基層醫務工作者,要把學黨史、見行動、做表率、當先鋒融入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為群眾解決好就醫防病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代先慧說。
記者看到,他的辦公室里有張沙發床,正是他加班時休息的地方。
“相比之前疫情防控吃緊的時候,現在時間已經寬松了不少。”代先慧邊說邊翻看境外發熱門診微信群的內容。疫情初起時,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有著豐富臨床經驗的呼吸科醫生,他第一時間參與到醫院發熱門診的一線值班當中,并第一時間落實醫院每一個防控及診療流程,及時發現其中的不足與疏漏,并提供整改方案,使得醫院發熱門診的各項流程不斷規范,保證了醫院疫情的有力防控。
作為區、院兩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需要在第一時間內全面詳細掌握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最新一版診治方案,并在全區及院內展開培訓,使相關人員可以及時準確地掌握最新的防控、診療方案,更加精準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為此,代先慧經常深夜一邊學習,一邊結合醫院實際擬定、修改培訓內容,研究診療方案。
身處發熱門診一線,80%發熱患者都要經過代先慧診斷后,再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守在疫情前線,責任重、壓力大,所以他一直保持24小時在線,隨叫隨到。不管凌晨幾點,只要是跟患者有關的事情都要第一時間溝通,不讓一例疑似病例遺漏。同時,嚴格把控疑似病例標準,不無限擴大篩查范圍,使疫情做到精準防控。
城陽區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正是由于他準確及時的判斷,防控措施到位,才有效地遏制了疫情進一步擴散。這名患者在隨后的治療中也被治愈。
去年3月,為嚴防疫情輸入,青島成為全國12個入境點之一,位于城陽區的流亭機場是飛機進出青島的唯一口岸,也是打好疫情防輸入陣地阻擊戰的首要陣地。代先慧成為入境疫情防控的線上值班專家之一。“24小時嚴把疫情防控關卡,那個時間段整個神經都是高度緊繃的。”代先慧說,嚴防境外疫情輸入,要積極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并對有癥狀者進行研判,曾經一天接打了近百個電話。
大約有三四個月的時間,代先慧一天未休,每天只能間斷休息4-5小時。在此期間,代先慧還積極配合城陽區衛健局、疾控中心及醫院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工作,結合自己多年來掌握的醫學知識及臨床經驗,參與了多項規定、診療流程的制定,為疫情防控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分內之事,義不容辭。看到每一名患者康復出院,看到他們臉上久違的笑容時,付出再多的苦和累,在那一刻都是值得的。”代先慧說。
2020年11月11日,山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召開,代先慧榮獲山東省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和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因為一貫節假日無休,加上一心撲在疫情防控前線,代先慧總是會找機會給老人、妻子和孩子一些補償。“我會做飯,做羊肉湯,孩子最愛喝我做的湯。”代先慧臉上洋溢著滿足。
說罷,他又匆匆投入到工作中。
黨員檔案
代先慧,男,45歲,城陽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先后獲評城陽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青島市優秀青年人才、山東省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和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 偉 通訊員 茍小妹 李春燕)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