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6日訊 去年,青島市教育局牽頭開辦強基計劃培訓,迄今,首年課程已經進行了一半。國家級教練授課,青島名師帶班,高強度燒腦課程下,學霸們學得怎么樣?觀海新聞記者獲悉,目前只有極少數學生退出培訓,比如物理學科,40人的班額里,有37人堅持完成了所有的課程。
教練和課程都是最高配置
高一的學生,化學課包括結構化學、無機化學,了解晶體結構、主副族化學元素;數學有初等數論,學高斯函數;物理課要學靜力學、動力學、天體運動和角動量……青島的學生和杭州二中、杭州學軍中學這些競賽名校用同樣的課程體系。在奧賽界,杭州學軍中學是個傳奇,每年送出的清北學生接近60人。
學這么燒腦的課程,學生無疑都是學霸,帶他們的教練也不一般。物理老師是國際金牌教練葉方勇,培養的學生共26人次獲湖北省賽區一等獎,5人次進入國家冬令營,獲銀牌4枚,金牌1枚,其中1人次獲亞洲物理奧林匹克金牌,1人獲得IPhO金牌。數學老師李建泉擁有天津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級教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委員會委員、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中國國家隊教練等多個身份。
各個強基訓練的基地校也給學生們提供了“最高配置”的班主任。青島九中副校長張小青給學生們開班會,青島五十八中級部主任孫帥帶班,青島中學引進的奧賽老師張立彬是虛擬班班主任……
選強基首先要關注國家戰略需求
雖然通過強基計劃可以增加進名校的計劃,但并不是所有學霸都會選擇走強基這條路。去年,有學生獲得奧賽獎牌,能夠憑獎牌進入清華大學強基計劃測試,老師建議他去考,但被學生拒絕。因為清華大學給出的強基對應專業是核工業,而那名學生更喜歡應用型學科,最終報考了浙江大學。
按照教育部的文件,“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合理安排招生專業。要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曾經,選擇應用學科、投入最熱門專業是學霸們的主流選擇,歷年高考采訪,報考北大光華學院幾乎是高分生最傾心的選項。“我們不能改變學生的自主權,但希望引導更多人關注國家戰略需要。所以參與強基培訓,首先要對專業有長遠的規劃。”一位奧賽老師介紹。
培訓和備考并不沖突
2019年,青島學生獲得五大學科奧賽金牌4枚,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科均有斬獲。2020年獲得化學競賽金牌1枚。但因為沒有進入國家隊,憑借奧賽進清北的難度極大。
這條路這么難走,為何還有這么多學生堅持學?市教科院介紹,因為強基訓練的指向性并非只是奧賽,強基培訓的思維角度和高考命題方向吻合,都是以情境為載體,考察思維靈活性,培訓不但和高考復習不沖突,還能給學生開拓思路。
“強基培訓有奧賽的內容,但大部分是介于高考和奧賽之間難度的,用來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青島五十八中生物學科教師孫帥用2020年中山大學的強基面試題“如果新冠疫苗研發出來了,世界將會怎么樣”舉例,“高中課本會講到免疫,強基也講免疫原理,但會拓展知識點,比如講新冠病毒疫苗的抗體類疫苗、核酸類疫苗等等,還通過講技術,讓學生樹立自己的世界觀,有自己的想法,跨學科了解生物學和社會學。講遺傳的時候,高中課本注重遺傳原理,強基會拓展知識面,講遺傳學之父孟德爾,學生要知道孟德爾對遺傳學做出的貢獻,如何利用統計學研究遺傳學,了解科學發展史。再比如高中課本學轉基因,學的是基因工程的4個步驟。在強基課程里,要求對知識點理解更透徹,我們會問:‘你對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農作物有什么看法?’學生必須有正反兩方面的論述,比如關于轉基因農作物的知識點,要搞清楚毒蛋白轉到棉花里沒有副作用,但轉到水稻里就有風險。”
在強基培訓里,學生的學科興趣被點燃,思維方式得到鍛煉。目前,強基培訓課程招收的是高一年級學生,培訓的結果還要在兩年之后得到檢驗。“我們已經發現了不少好苗子,接下來會分層引導,為他們兩年后通過強基計劃進名校,服務國家戰略做好規劃。”市教科院強基培訓項目負責人介紹。(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