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26日訊 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歌者,只不過對于這位歌者的認識,需要隨著時間的打磨來不斷辨析。從2004年成名到2020年在西海岸啤酒節唱響《哈酒吧》,沙洲經歷了嘻哈音樂文化從無到有、從萌芽到火爆的全過程,他的作品里涵蓋了挖蛤蜊、逛棧橋、四方拉面、青島小嫚等極富地方特色的元素,而歌迷逐漸發現,他音樂里的原創精神,跟美國南方嘻哈里標榜本土口音、本土文化的基因如此契合。對這位初代嘻哈音樂人來說,嘻哈已經超越了互相攀比誰更厲害、誰更有江湖地位的階段,而是一個可以超越的殼概念;34歲的沙洲已經微微發福,為了女兒上學他搬到了大學路學區老房子,為了腰傷他減少了演出的時長,他正在琢磨為孩子們寫兒歌;簡言之,對于洶涌的后浪來說,沙洲在音樂的、生活的、人生的下一個層面等你。

讓歲月稀釋音樂
沙洲的工作室還在老四方區——他把四方區稱作山東嘻哈文化的發源地,透過窗戶,能看見他從小玩到大的北嶺山公園,不過現在是他帶著上幼兒園中班的女兒玩了。沙洲說,女兒對自己的創作沒有什么激發,“就在那里搗亂,對音樂的熱愛也被稀釋掉了,做了父親之后關注的點沒有以前那么集中,如今一年只出一兩首歌。”不僅僅是數量,沙洲的音樂風格也與牛氣沖天的嘻哈新人不同。看過《中國有嘻哈》的觀眾會發現,海選選手們的歌詞集中在“我多厲害”、“我的兄弟多厲害”、“我多么多么REAL(有個性、真性情)”等內容,而沙洲為黃曉明、黃渤創作的歌曲里,更多的是展示城市文化的特色,甚至《乘風破浪的姐姐》姐姐們也在翻唱沙洲的《挖蛤蜊》。一首《四方拉面》走紅后,拉面老板娘都不收他的面錢了。沙洲表示,自己過了血氣之勇的那個階段,“我的歌里有很多自嘲的內容。”他坦言,“我不是沒創作能力,我懶。”
沙洲為青島國際啤酒節創作的主題曲《哈酒吧》
沙洲的佛系和散淡從2004年成名伊始就一以貫之;當時17歲的沙洲憑借第一張專輯《MC沙洲》走紅,如日中天的太合麥田音樂副總裁張璐秘密來到青島,由著名DJ立波牽線,要簽下沙洲。這樁商業機密如今過了保密期,如今的沙洲跟當年放棄簽約一樣淡然,他承認,嘻哈新人都有一種強烈的膨脹感,無法跟成年人理性交流。“我十八九歲的時候覺得自己更牛,你不能怪這些嘻哈小孩,因為現在就是一個爆炸式的、沒有積淀的音樂環境,你給它幾年時間,這些內容會一點點豐富起來。總會有一些有思考能力的人,明白做音樂不可能只為了耍帥——小時候大家都帥,我現在肚子這么大、臉腫得這么大,你帥能帥幾年?做音樂,你要去做點有意義的內容,而他們需要時間才能走到那個層面。”
方便時代里的音樂去向
現在的歌迷想象不到,21世紀前五年接觸嘻哈是多么困難;2006年在沙洲家的客廳里,他邀請記者觀看自己剛下載的第48屆格萊美頒獎禮,開場的虛擬樂隊Gorillaz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誕生,多年后回憶起來仍然記憶猶新。在沙洲看來,現在的嘻哈愛好者接觸音樂的途徑太方便了,“打開小米電視就能看到格萊美等大型演唱會,音樂不再像以前只在一個時間點、必須從某個渠道才能接觸到。”然而在這個方便的時代里,國產嘻哈的水準并沒有跟上。“現在的制作環境比我那時候好多了,新人的技術很好,但內容還不如我們二十年前的內容好,甚至可以說差得很遠。”在他看來,年輕音樂人沒有研究音樂的風格延承和歷史淵源,“只是追求自己唱的有多快,一窩蜂地做Trap音樂,這種歌聽一兩首還好,十幾首聽下來感覺所有人唱的都一樣,想吐。”
沙洲創作的《青島小哥》
2017年,沙洲應邀擔任《中國有嘻哈》決賽嘉賓,分房間時他要求別跟新銳小朋友住一起,想找個成熟點的室友,于是主辦方安排了一位八零后東北嘻哈歌手“老舅”董寶石。兩人一見如故,后來有一天半夜董寶石發布了一首新歌,沙洲聽了第一個點贊,“我覺得這首歌太棒了,他的思路是從嘻哈里走出來,跟我以前的思路差不多。這首歌有幾個特點:副歌朗朗上口,思路有點懷舊,歌詞很有畫面感,內容特別好。我跟媳婦和朋友說這首歌絕對火。”今年春晚全國人民聽到了這首歌,《野狼disco》。在沙洲看來,嘻哈歌手不能把自己圈在一個范疇里,“我比較喜歡Gai,他的音樂里有自己的思考、能表達對家鄉的熱愛,而且他能把中國元素融入其中,很有機的感覺,用山歌的方式唱嘻哈,很有原創精神。”興之所至,沙洲甚至不介意跳出嘻哈,想給孩子們創作兒歌,“我發現我的歌迷有70后、80后,還有10后的小朋友。你看現在的孩子們就愛聽兒歌,而兒歌還是幾十年前的老作品,音準不對、編曲有問題,音色也不適合。我打算以后為孩子們做兒歌,我的歌都是蛤蜊、螃蟹、拉面、青島話等好玩的東西,韻律也好,內容簡單,適合小朋友聽。” (青報全媒體記者 米荊玉)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