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同事、好友閑聊的時候,大家經(jīng)常會吐糟孩子的臟、亂、差:
“現(xiàn)在的孩子太亂了,回到家書本亂放、衣物亂扔,房間簡直下不去腳……”
“大學生也一樣,幾個女孩子,宿舍竟然住得像豬窩一樣……”
“真不明白,都成年人了,還天天玩夾娃娃,堆得家里到處都是……”
與居住環(huán)境同樣凌亂的,還有很多年輕人的內心。
他們沒有遠大的目標,不滿生活現(xiàn)狀,遇到不如意就吐槽,情緒里總是充滿著喪喪的感覺……
是什么讓孩子們喪失了向上的動力和前進的腳步?
哈佛商學院曾經(jīng)做過一個研究發(fā)現(xiàn):
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huán)境十分干凈整潔;而不幸的人們,通常生活在凌亂骯臟中。
青島市家庭教育首席專家、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專家劉杰說:
環(huán)境對一個人內心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個人的自律程度越高,他未來的成就也會越大。
干凈的家庭會給孩子帶來幸運和正能量,而臟亂的家庭就會透支孩子的能量和夢想,甚至會拖累孩子一輩子。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
物品凌亂的家庭,養(yǎng)不出勤快的孩子;作息凌亂的家庭,養(yǎng)不出自律的孩子;內心凌亂的家庭,養(yǎng)不出上進的孩子。
02.
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都沒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劉杰說: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首先是社會大環(huán)境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后,物質的豐富,欲望的增多,令很多人的內心變得浮躁不安。
加上自由隨意的生活習慣,使得他們越來越不重視打理自己的生活空間。
其次是我們很多傳統(tǒng)教育的缺失,使孩子們沒有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比如,我們以前每到周末,家庭都是要大掃除的,街道也會挨家挨戶地檢查衛(wèi)生,年末也會有掃塵等傳統(tǒng)習慣。
這些規(guī)則如果不是從小就植入孩子的內心深處,就轉化不成他未來的生活習慣。
另外,有些家長是自己本身就沒有做好,而有些家長則是包辦代替了孩子們該做的事。
心理學研究證明,整潔的家庭,規(guī)律的生活,是會給人以安全感的。
而家庭雜亂,沒有規(guī)則,缺乏條條框框的限制,反而讓人內心沒有支撐,缺乏安全感。
所以說,家規(guī)不能太多,太多會讓人拘束,但也不能太少,太少則會讓人沒有掌控力。
03.
作為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有序的生活習慣呢?
劉杰說:
第一,家長要做好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要首先做到。比如說打掃衛(wèi)生、控制玩手機的時間以及規(guī)律的作息等。
第二,不要過多地包辦代替。該孩子自己做的事,家長一定不要插手。
如果丟了東西就幫他找,找不到就再買,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懶得去打理自己的生活了。
第三,家庭成員要經(jīng)常一起討論、制定生活目標和生活計劃,實現(xiàn)之后再制定新的,然后全家一起努力。
現(xiàn)在,很多孩子患有“空心病”,因為內心匱乏,對未來沒有目標,所以也就失去了向上的動力。
也有一些反對聲音說:我就喜歡亂,喜歡在一大堆物品中翻找的感覺,這并不妨礙我努力工作,好好生活呀。
對此,劉杰說,這樣說的人,那是他從來沒有體驗過規(guī)律的生活和整潔的環(huán)境帶來的好心情和高效率。
04.
有一次,偶然看到了一個裝修改造節(jié)目,心中頗為感慨。
這個房子雖然位于北京的鬧市中心,但是非常狹小,僅僅只有10平方米。
女主人不愛梳妝打扮,春夏秋冬每個季節(jié)只有幾套換洗的衣服,也沒有一堆瓶瓶罐罐的化妝品。

面對節(jié)目組的詢問,女主人說:
“我不需要太多的衣服,穿得舒服干凈就可以了。即使房子再大,我也不會多添置衣物的。”
與簡樸物欲相對的是,這一家人的精神世界非常豐盈。
因為房子狹小,沒有擺放電視機,但是他們有上萬本藏書,整整齊齊地放在書架上。


而這些書也不是擺設,一家人幾乎把所有休息娛樂的時間都換成看書學習了,并且把這個習慣堅持了十年。
在這種教育理念之下,兒子也乖巧懂事、善良開朗,從來不會抱怨父母未能給予他更為豐裕的物質享受,更為寬敞的生活空間。
一家人的生活也是有滋有味,怡然自得。
正所謂,家凈人安,福氣自來。(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李慧 圖片來源|電視節(jié)目截圖)
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你有什么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和大家分享?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更多內容請關注“觀海·傾訴”頻道。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