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26日訊 “我們村以前是庫區移民村,也是省定貧困村,村集體負債40多萬元。開展‘清廉村社’建設以來,我們發揮清廉班子的組織力和號召力,帶領群眾整建制流轉村莊土地,吸引半島田園綜合體項目落戶,把清廉效能轉化為發展動能。”膠州市洋河鎮南官莊村黨支部書記相仕清表示,截至目前,村集體增收150余萬元,村民年人均分紅增收1600元。
南官莊村正是膠州市首批“清廉村社”試點村莊之一。2019年以來,膠州市紀委監委創新開展基層治理實踐,探索實施“清廉村社”建設,著眼農村社區,以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為重點,以強化小微權力監督制約為主線,以落實協同監督機制為抓手,以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向基層延伸為落腳點,著力推進村社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通全面從嚴治黨的“最后一公里”。
“試點中,我們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主要圍繞‘五四三’推開‘清廉村社’建設。”膠州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鄧懷軍介紹說,“五”就是“五清”目標,即:班子清廉、干部清正、用權清晰、事務清爽、民風清淳;“四”就是“四廉”工程,即:政治強廉、制度固廉、監督護廉、正風育廉;“三”就是三年行動計劃:一年打基礎、兩年重規范、三年提檔次。
“近年來,涉農信訪舉報數量在我市紀檢監察信訪總量中居高不下,這暴露出我們的基層社會治理中仍存在責任不清、辦事不公、村務不明、作風不正等問題。”鄧懷軍表示,為把小微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全市12個鎮(街)全部建立了村居小微權力清單,編制權力運行操作手冊和流程圖,明確權力“邊界”,既讓群眾清清楚楚“照單辦事”,明白“找誰辦、怎么辦”,又讓村社干部規規矩矩“依單履責”,明白“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
“清廉村社建設不是‘大呼隆’,更不是‘一刀切’,而是要突出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務求實效,共同下好鄉村治理這盤棋。”鄧懷軍介紹說,試點中,各鎮(街)做了大量探索創新,著力增強基層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膠東街道建立社區清廉指導員、村級廉潔特派員的“兩員”機制,監督指導村莊重大決策和小微權力運行情況,推動村務管理規范、公開、透明。膠西街道搭建“微服萬家”平臺,細化“資金審批、財務監管”等各個功能模塊,對原始單據拍照留檔、網上公開,村(社)民通過手機即可進行查詢和監督。里岔鎮圍繞村莊“三資”管理、“三務”公開、惠農政策資金落實等事項,建立“黨建+紀委+審計”聯合監督機制,形成黨建“補位監督”、紀律“增位監督”和審計“進位監督”的協同監督體系。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與探索,“清廉村社”建設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呈現出村社黨組織堅強有力、村社干部清正勤勉、小微權力運行規范、鄉村治理和諧有序的良好局面。今年上半年,全市涉農檢舉控告量同比下降26.6%;在黨紀政務立案數同比增長8.3%的情況下,涉及村社干部的立案數同比下降54.3%。
“今年是‘清廉村社’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中的第二年,時間緊、任務重,各方面責任主體必須積極履職、貫通聯動、協同發力。為此,我們印發了《膠州市2020年“清廉村社”建設任務清單》,統籌部署本年度的工作任務。同時,完善‘清廉村社’考核機制,將‘清廉村社’建設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充分發揮考核激勵作用。”鄧懷軍表示,膠州市紀委監委將立足“監督的再監督”定位,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以強監督推動強監管,壓實各鎮(街)、村社黨組織和職能部門責任,推動“清廉村社”建設向縱深發展,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青報全媒體記者 馬丙政 通訊員 陳凱)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