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潮起膠東”大型融媒體采訪團來到威海,首站來到迪尚集團。
迪尚集團創立于1993年,主要從事服裝設計、生產和出口貿易,現在擁有威海紡織集團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和綺麗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兩大貿易主體,在國內設有威海、青島、日照、臨沂、濟寧、大連、貴州、安陽等生產基地,同時在歐、美日、韓、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設有多家貿易公司、生產企業和研發設計中心,為全球500多個服裝品牌提供全套供應鏈服務。
近年來,集團貿易額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長,銷售額連年超過百億元。主要舉措有:一是架構境外營銷網絡,通過直達銷售終端環節的渠道布局調整和生產基地建設,實現產銷全球化。二是加快自主設計轉型,與米蘭、巴黎、倫敦、東京和首爾等國際服裝時尚發達城市建立合作關系,在法國、西班牙、德國等6個國家設立了設計師工作室,通過代理國際品牌和海外收購,建立自己的品牌運營團隊和品牌零售渠道,提高核心競爭力。三是運用新科技,創新DDM模式,推動服裝行業技術革新。四是開拓國內國外多元市場,實現國內國外雙循環,新冠疫情期間,迪尚集團迅速轉產防疫物資,順利完成了國家防疫物資調撥任務,并通過出口防疫物資彌補了疫情帶來的貿易損失,實現了出口額逆勢上揚。五是打造集成平臺,集團正在以現有的資源平臺為基礎,全力打造中國服裝設計創新集成平臺。
上午10點,采訪團來到威海第二站——惠普打印機(山東)公司(全球)激光打印機基地。兩年前,這里還一片荒涼,而現在,全球打印機產能正不斷向這里聚集。
2017年11月1日,全球打印機領域領軍企業、世界500強企業美國惠普投資10.5億美元并購三星打印機入駐威海,成立惠普打印機(山東)有限公司。2019年4月20日,美國惠普公司正式與山東省、威海市分別簽署合作協議,在威海建設惠普公司全球唯一直營的激光打印機基地。基地建設以來,A3打印機、惠普3D打印中心等世界領先的新產品和技術相繼落地,并在威海電子信息與智能制造產業園規劃了占地6000畝的惠普全球打印機生產基地,推動惠普整合全球激光打印機產能,先后引進總投資18億美元的美國捷普、香港億和、臺灣正崴、韓國大振、韓國奎科等19個供應鏈項目,其中過億美元項目8個。
目前基地共有惠普(山東)及120多家配套企業,職工2.4萬人。2019年出貨各類中高端激光打印機300萬臺,產業鏈產值超過150億元。建成后,將形成A3智能復合機200萬臺、A4激光打印機1500萬臺的產業規模,新增就業崗位4萬多個,成為全球產業配套最全、技術水平最高、營商成本最低的基地,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昔日寂寥洼地,今朝激情涌動。28萬一臺的打印機,一分鐘打印70頁↓↓↓
打印機的配件↓↓↓
采訪團第三站來到了環翠區張村鎮王家疃村。一進村落,鳥語花香,宛若世外桃源。
該村現有村民169戶、467人,黨員31人。村黨支部依托區域優勢、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休閑旅游產業,帶領村民共同致富。2019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03萬元。該村先后獲得全國美麗宜居村莊、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首批山東省傳統村落等榮譽稱號,2018年村黨支部被省委組織部評為山東省干事創業好班子,入選“全國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第一批精選試點村”。
近年來,累計投入資金5000余萬元,持續強化基礎配套建設,村內外道路硬化率達100%,生活污水實現統一收集、集中處理、達標排放,完成無公害廁所改造,實現清潔供暖全覆蓋,新建公廁6座、停車場3處。在不斷改善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堅持產業帶動,打造鄉村振興發展引擎,積極推進傳統水果種植業向產業鏈高端延伸,規劃了占地300畝的休閑農業采摘園,建設特色采摘大棚10個。同時,引導村民和社會資本發展農家樂、精品民宿、咖啡吧等產業,柿園民宿、琴舍民宿、鄉村美學堂、悅己萱咖啡吧、何長峰美術館等一批文化旅游項目相繼落戶。依托里口山省內首條國家級登山步道和國際山地自行車賽道,先后舉辦“國字號”體育賽事8場次。2019年,共接待游客126.8萬人次,實現銷售收入1億元。
采訪團第四站來到新威附路歷史文化街區。新威附路歷史文化街區始建于1902年,東至海濱北路,西至新威路,南至大潤發北支路,北至陶瓷路,南北長870米,占地總面積234畝,以“威海1902”時光漫步為主題,聘請清華大學設計院進行規劃設計。將威海衛第一個黨小組紅色文化、威海船廠文化、威海陶瓷文化與現代文化相融合,引入英國、馬來、泰國等異域文化元素,在老城古街孕育出蓬勃的時尚活力。聚集了文創咖啡、特色酒吧等9類文化業態47家,已成為威海著名的網紅打卡地。
自改造以來,主要進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工程建設方面,本著“修舊如舊”的理念,現已完成時光墻、六角亭街頭公園等8個節點的建設,共增加車位60余個,新建停車場30畝,預計增加車位330個。二是文化引導方面,街區秉持“以黨建引領文化發展”的打造理念,置換升級了破舊的汽修廠房,結合1932年威海衛第一個黨小組紅色歷史,打造了1200平方米的“初心1932”街區黨群服務中心。除了紅色印跡展示外,還設置了街區共享、居民服務、傳統文化研學基地等多個功能分區,為周邊居民、商戶提供了免費的活動空間和宣傳平臺。三是業態引導及運營方面,通過宣傳活動等積極引導現有業態轉型升級文化產業,自改造以來,已成功引導14家文化產業入駐,3家非文化業態尋求轉型,目前街區文化業態已達49家。
物種起源蠔堡位于歷史文化街區的c位,也是一家別具風格的店鋪。白天這里是書吧,可以喝茶聊人生,晚上變身城市美食ip打卡地——威海標志性生蠔店。“我們店鋪雖然只有150平方米,但是卻很‘熱’,可以給整條街帶來更多活力。”老板安紅說。
彩繪小石頭為街區添彩↓↓↓
新威路附路歷史文化街區堅持“以黨建引領文化發展”的打造理念,置換升級了破舊的汽修廠房,結合1932年威海衛第一個黨小組紅色歷史,打造了1200平方米的“初心1932”街區黨群服務中心。
威海衛第一個黨小組↓↓↓
云南小廚↓↓↓
因為娶了云南媳婦,云南小廚的老板曲剛和媳婦在新威附路歷史文化街區開了這家云南餐館。記者發現,店里的菜單上都是云南特色菜,連店里的芒果汁都產自昆明瑞麗。因為口味好,有特色,這里吸引了很多市民打卡。
采訪團第五站來到威海服務貿易產業園。
威海服務貿易產業園是目前全國17個試點地區中打造的唯一一個服務貿易實體園區。園區位于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地段,占地516畝,總建筑面積126萬平方米,總投資80億元。
著眼于長遠發展,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經區管委把原來已經規劃為商住用地的黃金地塊調整為工業用地,放棄50多億元的短期收益,實施騰籠換鳥,建設服務貿易產業園,重點發展服務外包、科技研發、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總部經濟五大產業集群。專門組建國有獨資的威海智慧谷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全面負責園區融資、建設、招商、運營。聘請專業機構對園區進行產業導入式規劃,實現園區產業定位、建設和招商同步對接,著力打造立足威海、輻射東北亞的千億級服務貿易產業集群。截至目前,園區已完成23家企業共計339.1畝的土地征遷及35.8萬平方米樓宇建設。
園區堅持邊建設邊招商和招大引強選優策略,出臺園區專項扶持政策,目前,已引入日本軟銀、日立、阿里巴巴、京東、浪潮、中軟國際、韓都衣舍、中船重工第七一六研究所、哈工大天智創新研究院、北大海洋研究院等186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精尖創新項目及大院大所入駐運營。(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