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8月27日4版
“巴威”海上發威:青島局地大暴雨
即墨南泉鎮降雨量最大為343.7毫米 27日下午臺風影響基本結束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受今年第8號臺風“巴威”外圍影響,26日我市中北部大部分地區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即墨部分鄉鎮出現特大暴雨,短時強降雨造成部分地區出現嚴重積水。市氣象臺連續發布雷電黃色預警、暴雨紅色預警、臺風黃色預警信號。
“‘巴威’的威力確實不能小看,在距離我市數百公里外的海域發威帶來的就是狂風暴雨。”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江敦雙介紹。26日10時45分,市氣象臺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截至當日上午11時,即墨大信站點在5小時內累積降水達到了220毫米,屬于大暴雨級別,部分出現短時強降雨的區域積水較為嚴重。
26日,城陽區最大降雨點棘洪灘降雨量達239毫米,城區降雨達到161毫米。城陽區各防汛應急力量迅速到位。圖為交警與市民合力將被困車輛推出積水路面。記者 王 濤 通訊員 茍小妹 攝影報道
26日的這場雨局地性很強,空間分布非常不均,主城區幾乎沒怎么下雨,而中北部則出現暴雨、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市氣象局觀測資料顯示,8月25日14時至26日16時30分, 全市累計平均降水量56.5毫米,其中即墨區南泉鎮最大為343.7毫米。從觀測站來看,出現雨量大于250毫米的共計3個站,100-250毫米的22個站。
即墨區,消防救援隊員先后將60余名被困教室內的學生轉移至安全地帶。
臺風帶來的這場雨為何如此“偏”?江敦雙分析說,在臺風北上的過程中,外圍云帶呈現螺旋狀,因此會出現點狀、塊狀、帶狀的強降雨區,同時降雨也呈現間歇性。
市氣象臺分析,26日晚10時前后是臺風“巴威”距離我市最近的時段,大約位于330公里外的東部海面。預計27日上午在中朝交界附近沿海登陸,27日下午對我市外圍影響基本結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 帥)
千余防汛人員搶險在一線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臺風“巴威”來勢洶洶,受其外圍云系影響,26日城陽區、即墨區和膠州市部分地區均出現100毫米以上降雨。大雨滂沱中不少街道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積水現象,為了確保通行車輛和市民的安全,千余名市政防汛人員上陣,一場防汛攻堅戰在各區市快速打響。
市南區澳門路,環衛工人清理沙子加速排水。 于 滈 攝
早上7:30,城陽區大雨落地。值守一夜的200多名市政防汛工人緊急出動,迅速到達城區重點積水路段進行巡查。為了加快恢復城區道路正常通行,城陽區共出動85臺搶險車輛、防汛搶險應急人員415人。截至記者發稿時,全區共清理處置堵塞雨水箅子130余個,疏通工會門前、長城路和明陽路、崇陽路等雨水支管15余處,處置積水點12處。
平度紅十字藍天救援隊通過救援船轉移人員。
在即墨區,城防指辦公室按照防汛預案迅速有效開展防汛部署,做好應急值守工作。截至26日下午,即墨區共安排防汛人員千余人次、機械車輛100余輛,對城區積水點安排了專人值守,出動人員用160輛三輪車撿拾雨水斗周邊及道路上的樹枝及漂浮物。此外,對城區照明設施全方位巡查,重點對積水點區域的低壓配電設施、燈桿檢修門進行檢查,同時做好燈具特別是高桿燈、投光燈的檢查,避免高空脫落引發安全事故。(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即墨:60余名被困學生成功轉移
本報8月26日訊 本次降雨,即墨區呈自東向西逐漸增大的態勢。汛情就是命令。據悉,本輪降雨期間,即墨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接到各類搶險救援求助30余起,及時協調有關街道、部門進行有效處置,其中,上報青島市防指調派10余輛大型排澇設備支援南泉火車站,協調馬山部隊30名官兵支援大信,協調藍天救援隊出動16名隊員四艘沖鋒舟進行救援處置,救出西元莊被水圍困人員共11人。
接到暴雨紅色預警后,即墨全區消防救援隊伍第一時間投入搶險救援戰斗。據統計,截至26日17時,共參加防臺風搶險救援51起,營救疏散被困群眾220余人次,轉移受困車輛15輛。
持續的強降雨導致即墨西部大信街道、藍村街道多個幼兒園、托管班進水嚴重。消防救援隊伍先后將60余名被困在教室內的學生全部成功轉移至安全地帶。同時,最大降雨點南泉所在的藍村街道,機關干部全部入村,排查受災情況,轉移受困群眾。(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 萌 通訊員 劉耀澤)
城陽:各方應急力量迅速響應
本報8月26日訊 面對暴雨,城陽區各防汛應急力量迅速到位,扎實做好本輪降雨和臺風防御各項工作。防汛部門通過專人盯防、積水限行、加強視頻監控、設置警示標志等措施,共清理雨水箅子70余處,疏通支管10余處,處置積水點8處,區內水利工程運行正常,未出現險情。
8月25日晚17時,城陽區下發《關于切實做好第8號臺風“巴威”防御工作的通知》,26日上午10時發布《防汛防臺風藍色預警的通知》,11時20分發布《將防汛藍色預警提升為黃色預警并啟動三級應急響應的通知》,要求各街道、各行業主管部門落實防汛防臺風責任,加強監測預警、巡查排險、轉移避險和值班值守工作。
據了解,為全面壓實防臺風責任,城陽區建立了區、街道、社區三級防汛體系,層層簽訂責任狀,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防汛防臺風工作責任制。嚴格督促落實值班值守制度,三級值班人員,應急、水利、氣象、消防聯合值守人員全部在崗值守,保證防汛指令的上傳下達。一旦發生險情,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組織轉移人員,第一時間組織搶險處置。
城陽區13座中小型水庫責任人全部上崗,組織力量加強工程巡查頻次,同時督促水庫、河道周邊社區及居民小區做好防范準備工作,發現險情及時按照預案搶護并疏散撤離群眾,保證人員安全。(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 濤 通訊員 茍小妹)
膠州:急流圍困一家三口,民警消防接力營救
“110,110,我們的車被困在水里了,一家三口很危險,快來救救我們吧!” 8號臺風“巴威”給膠州帶來大暴雨天氣,膠西辦事處降雨量短時間內超過100毫米。8月26日11時34分許,膠州市公安局110報警服務臺接到報警,一家三口駕車回家途中被困在膠西辦事處寺前村與大鄶家溝村之間的漫水橋處無法動彈。
一家三口被急流圍困,膠州上演“最美”接力救援。
接到報警后,110報警臺迅速指令杜村派出所出警,并聯系消防大隊、藍天救援隊到達現場進行救助。杜村派出所20余名民警、輔警冒雨攜帶救生裝備趕赴現場。到達現場后,民警發現一輛越野車停在水道的中央,但是由于水流湍急,現場救援極其困難,人員和車輛無法靠前施救,而停在水道中的車輛隨時有被沖走的危險。民警一邊打電話安撫被困人員情緒,一邊與隨后趕來的膠西辦事處工作人員、消防大隊、藍天救援隊、斑馬救援隊救援人員共同參與救援。雨越下越大,河道內的水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急!
突然,越野車被大水沖得前行了50米左右后發生側翻,后被河道內的小樹擋住,越野車隨著水流翻滾著,情況非常危急。而此時,車內的一家三口從側翻的車窗爬出,其中還有一個6歲大的孩子。
一秒鐘也不能耽擱!消防隊員想到將救生繩打到對岸,然后由隊員攀繩靠近被困車輛。一個隊員下去了,兩個隊員下去了……就這樣,人員接力,把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裝備傳遞到被困人員身邊。參與救援的所有人員毫不退卻,冒著暴雨,忍受著體力下降以及4米多深的河道帶來的困難,現場指揮員和隊員齊心協力,經過40多人3個多小時的營救,最終將困在河道中的匡某夫婦和其6歲的兒子成功救上岸。
看著受驚嚇的一家三口,民警立即將他們帶到杜村派出所,給孩子換下濕透的衣服,待他們情緒穩定后將其安全送回家中。(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錫復春 余博 通訊員 趙敬美 文/圖)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