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遺址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近日,隨著遺址祭祀區新一輪發掘成果驚艷亮相,古蜀文明再次成為世界的焦點。8年前,青島曾經與三星堆遺址文物有過“親密接觸”,137件珍貴文物跨越2000多公里,讓島城市民有幸近距離感受3000年前的古蜀文明。如今,青島市博物館仍然留有“它”來過的印記……
史上最貴引進展覽
“巨大的銅縱目面具、銅立人像、銅太陽形器、玉器等,都曾在青島市博物館亮相過。那次展覽非常震撼,觀展人數一度創下‘歷史之最’,觀眾限流、排隊,25名志愿講解員輪番上陣,火爆的場景讓人至今記憶猶新。”青島市博物館展覽部主任鄭海燕親歷了三星堆遺址文物來青的“展前幕后”,如今再憶起當時的場景,仍然難掩激動與興奮。
“神秘瑰麗的古蜀王國——三星堆·金沙遺址珍寶展”于2013年8月1日正式開展,展出了來自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和金沙遺址博物館的137件(套)文物,三星遺址堆展品共59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5件。“展覽的借展費和運輸保險費共計50萬元,是青島市博物館史上最貴的引進展覽。”鄭海燕說。

青島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布展。資料照片
運輸享受“最高待遇”
時間回到8年前,2013年7月26日夜里10點左右,100多件文物在專車的護送下抵達青島市博物館,展覽部的工作人員早已在門前等候。鄭海燕介紹,文物運輸車溫度恒定在18℃,車廂內還有專門用來固定文物的鉤子和拉緊帶,最大程度上減少文物在運輸過程中受到的震動。裝卸時,有專門的自動托板將文物從1.5米高的車廂運到地面,裝卸設備都帶有減震裝置和圍板。
比起文物的運輸,文物的交接更加繁瑣細致。鄭海燕說,文物先被放在小箱子里,然后再放到鋪滿厚泡沫的大箱子內,箱內還有木架支撐。點交文物時,四川和青島兩方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需要戴著白手套、拿著放大鏡和手電筒,比照著文物清單一一仔細檢查核對文物。鄭海燕說,文物清單上每件文物單列一頁,上面標注了尺寸和損壞部位等信息,每件文物的每一處裂紋和碰傷都需要雙方工作人員檢查,確保跟清單上的描述絕對吻合。在所有的文物中,體型最大、規格最高的是重達200斤的青銅縱目面具。
匯聚兩處遺址精華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了解到,當時的展覽匯聚了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文物精華,以青銅器、玉石器為主,兼及金器、陶器,包括人物與動物造像、眼睛形器、玉石禮器及金飾等種類,不僅彰顯了古蜀技術文化與審美文化的特色,也是古代蜀國宗教文化之縮影。聞名世界的三星堆寬達一米半的銅縱目面具原件、長逾半米的玉戈、玉璋等也在其中,其他還有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銅人首鳥身像和金沙太陽神鳥金飾、金人面像、魚紋金帶等。
展覽占用市博物館兩個臨時展廳,展陳面積達700平方米,分為三個單元 “三星伴月——三星堆古蜀王國神廟秘寶”“金沙遺珍——金沙時期古蜀國祭祀重器”“蜚聲寰宇——三星堆與金沙的巨大影響”。

青島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布展。資料照片
/ 新聞故事 /
志愿講解員鄭瑋:我為三星堆文物做講解
“震撼!太震撼了!”今年38歲的鄭瑋曾參與了青島市博物館三星堆·金沙遺址展覽的志愿講解服務。“現在回想起來,能接觸到如此經典的展覽,真的是非常幸運。”鄭瑋說,自己近距離觀賞這些文物時,感覺仿佛穿越了時光,神秘的古蜀文明帶給自己的不禁是心靈上的震撼,還有對古文明的敬畏與崇拜。
“至今我仍然記得第一天當志愿講解員時的情景,開館前觀眾就已經排起了長隊,開館后,一批由小學生組成的20多人觀展團隨我進入館內,當時孩子們見到這些文物,一個個都瞪大了眼睛,問題一個接一個:縱目面具的眼睛為什么是這樣的、銅立人手中究竟握著什么東西、這些玉器是如何打磨出來的……對于孩子們的問題,我逐一地耐心解答,雖然很多文物研究尚無結果,但是孩子們的想象天馬行空,進行了各種猜測。參觀完后,很多孩子意猶未盡,遲遲不肯離開展館。”鄭瑋說,不只是孩子,成年人也被這些文物震撼了。一天下來,鄭瑋講得口干舌燥、嗓子沙啞,“從來沒有一天說過那么多話。”鄭瑋記得當時還有一位來自四川的觀眾在博物館公號下留言,“在家鄉沒有看成的展覽,在青島圓夢了。”
觀展市民王曉雨:“東方巨人”銅像震撼了我
說起當年觀展時的震撼場面,市民王曉雨至今記憶猶新,“一大早就去博物館排隊,因為人數太多,博物館需要限流。在看到文物的一剎那,我感覺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王曉雨說,令他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擺在博物館大廳的大銅立人像,“它高達2.62米,其中人像高1.72米,與真人相仿。這尊人像濃眉直目,高鼻闊嘴,頭戴花狀高冠,衣紋繁復精麗,雙臂抱握于胸前,赤足立于方形怪獸座上,整個人像刻畫極為逼真。”王曉雨說,這尊人像在他心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后來他專門去查相關資料了解到,這尊距今有3000多年歷史的“東方巨人”是同時期世界最大的一座青銅人像,也是中國“禁止出國參展”的國寶級文物。

青島市博物館展出的三星堆文物。資料照片
/ 最新進展 /
三星堆4號祭祀坑初步測為商代晚期
3月23日,三星堆遺址新發現的4號祭祀坑的年代測定結果正式發布,大致為商代晚期。根據對已發掘文物的特征梳理后,考古專家認為三星堆祭祀坑文物特征實證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
結果印證了三星堆遺址與成都金沙遺址基本上緊密銜接,對于古蜀文明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考古人員在對祭祀坑的灰燼檢測后發現,灰燼的主要成分為竹炭,另有多種闊葉樹種。在讓人充滿期待的8號坑中,考古人員還發現兩件被擠壓變形的銅鈴,形制與中原同時期器物高度一致。
通過對已發掘的銅尊、銅罍、玉琮等各類出土文物的特征梳理,考古專家認為三星堆遺址進一步實證了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發展歷史。
截至目前,此次考古發掘已發現了500余件文物,共提取40余件,此次考古研究的基本資料計劃在一年后公布。(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李彥宏)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