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糖友們來說,飲食是控制血糖的關鍵環節,擁有一份健康營養的食譜,并嚴格執行,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控制血糖。張健是“三高”人群中的一員,他記錄下自己的三天飲食內容,咨詢了營養專家,得知自己的飲食有很多問題,并制定了新的食譜。這份飲食建議,對于糖尿病人來說也同樣適用,一起來看看吧!
經歷
控制飲食血糖就是不降
家住瑞昌路的市民張健今年56歲,身高173厘米,體重140斤,兩年前他體檢查出血糖、血脂偏高,心情不爽,總感覺自己還不算老頭子,怎么就“三高”里占了“兩高”了呢。
從那以后,除了定期檢查,張健還到處搜尋各種糖尿病病人的飲食菜譜,盡量從飲食上控制血糖,想把自己的身體狀態調整好。然而兩年過去了,他在兩個月前的檢查中,發現自己的餐前葡萄糖是7.99毫摩爾/升,甘油三酯是3.02毫摩爾/升,從數值上來說,不算控制得很好,這讓他納悶了。 “飲食上我已經很注意了,甜的、油膩的東西都不吃,而且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出去跑步鍛煉,怎么血糖就是不降呢? ”
數據
記錄三天飲食分析營養
為了更好地了解飲食是否存在問題,張健記錄下了自己三天的食譜。
第一天早飯是豆漿、蛋炒飯,第二天早上是豆漿和蔥油餅,第三天早飯是豆漿和面條。
第一天午飯是芹菜炒豆皮、蘿卜骨頭湯,米飯。第二天午飯是清蒸魚、芹菜炒豆皮、炒油菜和西紅柿骨頭湯,米飯。第三天午飯吃的是炒韭菜、清蒸魚、骨頭湯和米飯。
第一天晚飯是玉米糊、硬面火燒。第二天晚飯是骨頭湯面條、白酒二兩。第三天晚飯是玉米糊和白面菜包子。
分析
骨頭湯玉米糊都要少吃
張健帶著這份食譜,咨詢了市立醫院本部營養科主任張海平,在仔細研究了食譜后,張海平表示:“問題不少。 ”“首先說早飯,豆漿沒有問題,但連著兩天吃蛋炒飯和蔥油餅不行,這兩種食物油脂含量很高。”其次是晚飯的玉米糊、湯面和包子,張海平表示,這些糊狀物、稀飯、精面的消化吸收速度非常快,會迅速增加餐后血糖數值,長期下去甚至會對內臟器官造成沉重負擔,因此最好不要喝。 “玉米糊屬于雜糧,應該沒事吧? ”張海平對張健這個疑問表示了否定,“粗糧最好保持它的原先狀態,煮成干飯可以,但做成糊狀物以后,同樣有短時間內促進血糖上升的作用。 ”
除此之外,張健的食譜里經常出現骨頭湯的身影,這也被張海平否定了。她指出,排骨湯、雞湯等湯類油脂含量過高,常喝容易導致甘油三酯上升,盡量不要喝。“蔬菜湯也一樣要少喝。這個和玉米糊、稀飯一樣,會促進消化吸收,引起血糖上升。 ”
建議
多吃蔬菜主食粗細搭配
聽了營養專家的分析,張健有點沮喪,“本來覺得自己還比較注意,經常吃芹菜、喝豆漿,沒想到還是中了不少招。 ”不過隨后張海平給了他不少建議——主食要“有粗有細”,例如雜糧米飯此類的干飯,蛋炒飯、蔥油餅這樣有油脂的主食,以及精面饅頭、包子等都要少吃,晚飯主食量要適當減少一些。
張海平強調,對于糖尿病人來說,全天要保證吃一種豆制品和四到六種蔬菜。其中午餐、晚餐各兩到三種,一半得是綠葉菜,同時吃一些菌菇類和海藻類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助于降血糖、降血脂。如果吃土豆、芋頭、藕、南瓜、地瓜、胡蘿卜等淀粉含量較高的蔬菜,就要減少相應的主食分量,避免淀粉攝入過多。
葷菜以魚為主,想吃肉就盡量只吃瘦肉,皮、肥肉不要吃。針對張健的作息習慣,張海平建議他將早鍛煉的時間改成早餐后半個小時,比如可以散步半個小時。同時盡量做到少吃多餐,在兩餐的間隙吃點西紅柿、黃瓜代替水果,也可以適量吃點無糖餅干。
食譜
專家列份菜單作為參考
張海平還專門為張健這樣的糖友列出一份食譜——
早飯 蕎麥面條、雞蛋、拌黃瓜蝦皮。
兩小時后加餐,喝點脫脂鮮奶、補充西紅柿或黃瓜。
午餐 主食是全麥白面二合一饅頭,蒜蓉西蘭花、香菇油菜和清蒸魚。
兩小時后再加一次餐,西紅柿黃瓜皆可,無糖餅干也行。
晚飯 主食是綠豆大米蕎麥飯,菜是肉沫豆腐、熗萵苣絲木耳和西紅柿大頭菜。
張海平說,不僅是糖友,其他“兩高”人群都可以借鑒這個食譜,按照這個標準換換蔬菜和葷菜種類,一周的菜譜就出來了。 ”最后張海平還發現了一個 “漏網之魚”——張健食譜里還有二兩白酒!“這是要禁止的。酒精只能提供能量,沒有營養素,喝下去不僅會造成血糖上升,還會加重肝臟負擔,一定要少喝! ”
張海平的建議讓張健連連點頭,并表示要嚴格遵循這個菜譜。吃了兩個月的“專家食譜”后,記者再次聯系了張健,他激動地表示,血糖真降下來了! “現在我血糖是6.9毫摩爾/升,甘油三酯是2.1毫摩爾/升,比之前要好很多。 ” (青報全媒體記者 高靜文)
責任編輯:高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