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27日訊 什么是熱液和冷泉?深海中的生物有哪些?生命系統又如何維持?近日,在中科院海洋所承辦的中國科協 “云上科學營”——“科學”號海洋科學考察活動中,科學家們講述了他們對大洋深處生命系統的研究。
深海冷泉中的各種生物。
在幾千米的深海中,沒有陽光,但卻存在生命。深海中的熱液和冷泉,孕育了極端的生命現象,顛覆了“萬物生長靠太陽”的基本理論。假如在沒有太陽的情況下,地球自身就可以產生生命,那么人類有可能并不是外星的來客,而是從深海而來。
張鑫研究員展示深海冷泉科考作業。
中科院海洋所張鑫研究員介紹說,深海熱液又稱為“黑煙囪”,主要是海底深處噴出的高溫流體遇到海水時混合形成的“黑煙”,這些黑煙富含硫化物顆粒,流體成分主要是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氫,溫度可以高達400攝氏度。冷泉跟熱液的形態類似,最大的區別是溫度,冷泉流體溫度3℃到5℃,和周圍的海水溫度幾乎一致。
深海冷泉中的潛鎧蝦。
就是在這種極端環境下,仍然生活著繁茂的生物群落。在81攝氏度的熱液里,龐貝蟲依然可以生存;在PH值只有1到2的強酸環境下,同樣有大量生物存在。據介紹,深海生物具有一種特殊的機制,可以對深海噴出的化學物質進行氧化還原反應,從而產生物質和能量。換言之,深海中的微生物群可以以氫氣、硫化氫或金屬離子為“食”,從而供養了整個生態系統的生存。
那么,深海中的熱液和冷泉會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嗎?張鑫認為,深海具備把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再把有機物轉變為生命的環境和能力,這和早期生命的起源有很強的相關性。因此存在很大可能,但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生命的起源來自深海。
從陸地到海洋,再到外太空,與深海中的熱液和冷泉環境類似的是木衛二衛星和土衛二衛星。木衛二衛星的表面布滿了冰層,內部與地球一樣是鐵核,也就可能是高溫環境。在高溫到低溫的過渡中,木衛二衛星的中間地帶極有可能存在一個液態的海洋。這其中會存在熱液冷泉類似的生態系統嗎? 目前還是未知之謎。
土衛二衛星的環境更為典型。NASA探測器發現,土衛二衛星冰層裂縫中噴出的羽狀流,富含甲烷、大的有機分子和水分子,這跟熱液形成的環境類似,但是溫度很低。同時,木衛二衛星也存在巖石層,有板塊的相對運動,因此極有可能存在因板塊相對運動而形成的熱液冷泉生態系統。
張鑫表示,目前,全人類都在對木衛二衛星和土衛二衛星做相關設計,計劃利用航天器和深海機器人來探測是否存在生命。(青報全媒體記者 李勛祥)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