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青島日報刊發《這處“退路進室”市場唱起“空城計”》報道,反映丹東路早市退路進室后,取而代之的嫩江路綜合市場卻唱起“空城計”,入駐商戶不愿意在室內經營,重新回到路邊擺攤的問題。而近日,記者再次來到該市場探訪發現,市場內依然冷清,丹東路占路經營的情況也沒有得到根治。
2019年6月18日《這處“退路進室”市場唱起“空城計”》

市場內冷冷清清。
3月2日上午8時許,記者來到位于丹東路和嫩江路三角交界處的綜合市場。較此前記者報道時的情況相比,原先滿是油漬污漬的地面和墻面已經過清理和粉刷。攤位設置了統一的貨架,但業戶依然將裝有菜品的泡沫箱擺在地面上,占據了通道大面積的位置,使市場顯得十分雜亂。市場內的業戶并不多,僅有分別銷售蔬菜、淡水魚、面食、水果等單一產品的幾家攤位。市場內,記者僅看到一名顧客在購買活魚,其他攤位則無人問津。而在市場外的丹東路,人行道的一半被地攤占據,銷售蔬菜、水果、干果、雞蛋等商品。有的攤主正從市場內將貨物搬到馬路上銷售。

占路經營情況依然存在。
2019年6月19日,青島日報刊發該篇報道的《回音壁》。市北區曾表示,將用一個月的時間對市場進行整改,同時加大對市場周邊占路經營現象的整治力度,安排專門執法力量全天候值守,對發現的違法現象,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攤位空蕩蕩。
讓自發的早市退路進室,于市民和商販來說,本是一件惠民好事。經過整改,這處“退路進室”的市場依然受冷落,占路經營依然屢禁不止,原因何在?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 文/圖)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