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27日訊 港口是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和重要支撐,更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3月24日,山東海事局印發《服務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若干舉措》(以下簡稱《服務舉措》),實施“八大助力行動”,積極服務山東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這是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3月20日印發《關于加快推進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的實施意見》后,山東省政府部門、中央駐魯單位層面目前推出的第一個服務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的專項舉措,是山東海事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海洋強省部署、服務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山東海事局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實踐。

山東三面環海,海岸線3345公里,約占全國1/6,有近16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擁有一批重量級海洋科研機構和創新平臺,海洋人才較為豐裕,海洋產業發展基礎較為雄厚,海洋經濟總量占到全省GDP(國內生產總值)的1/5,約占全國1/5。目前,山東擁有青島、日照、煙臺3個全國主要港口以及威海、濰坊、東營、濱州等4個地區性重要港口,形成“三大四小”的態勢。2020年,山東全省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6.9億噸,同比增長4.9%,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9.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3191萬標準箱,總量居全國第2位,金屬礦石、液體散貨等貨物以及外貿吞吐量均居全國第一,集裝箱吞吐量居全國第四位,其中,青島港吞吐量超6億噸,日照港吞吐量近5億噸,煙臺港吞吐量近4億噸,均躋身全國港口前十位。山東作為海洋大省、港口大省,在海洋資源、海洋產業、海洋科技等方面優勢突出,在港口發展方面具備得天獨厚優勢條件。

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既是山東建設海洋強省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是實現山東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我省沿海港口基本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到2035年沿海主要港口建成國際領先的世界一流港口,提升山東港口智慧、綠色、平安水平,推動山東港口向樞紐港、貿易港、金融港轉型,全力打造功能完備、服務高效、特色突出、全面領先的現代化港口群,并要求山東海事局在提升港口智慧化水平、推動港口綠色發展、提升港口樞紐地位、增強港口貿易功能、加大陸向輻射度、建設與日韓海上運輸黃金通道、優化口岸服務環境等7大方面,為加快推進山東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提供支持保障。
對照山東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要求,結合海事部門職責,《服務舉措》主要包括“助力港口一體發展”“助力港口工程建設”“助力港口效率提升”“助力平安港口建設”“助力綠色港口建設”“助力智慧港口建設”“助力郵輪經濟發展”“助力航運中心建設”等八個方面、25項措施。其中,前三項分別聚焦促進港口資源集約科學利用、保障港口重點工程建設、提升港口生產效率和核心競爭力等方面。第四至六項分別聚焦平安、綠色、智慧港口建設等方面。第七項聚焦支持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建設、提升海上客運本質安全水平等方面。第八項聚焦拓展港口的航運、貿易等功能,加快發展航運金融、船舶租賃、船舶交易等中高端航運服務業,培育國際化大型海運企業,打造世界一流航運品牌,建設山東“海員強省”,推動山東沿海港口從單純的物流港、運輸港向現代貿易港、航運中心轉型等方面。
助力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是海事部門的職責所在和價值追求。近年來,山東海事局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和習近平總書記“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立足海事職能,緊緊圍繞平安、高效、綠色、智慧四大要素,銳意創新、主動作為,全力保障山東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2020年1月8日,山東海事局召開2020年工作會議,對“助力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工作進行專題部署,并將其列為“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的重點工作任務。2020年3月份,船舶監督處牽頭成立工作專班,組織對上級相關政策文件和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海事部門服務港口建設發展情況開展專題研究,7月份完成《服務舉措》起草工作。2020年7月-10月,工作專班通過開展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認真征求青島港、煙臺港、日照港、威海港以及山東海運、山東海豐、洲際船務、韋立船務等港航企業對《服務舉措》的意見建議。2020年10月21日,袁宗祥局長帶隊到山東港口集團進行調研,了解港口企業安全生產工作開展情況,聽取港口企業對海事工作意見建議,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困難,加快推動山東港口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在歷時近1年反復修改、不斷完善的基礎上,2021年3月23日,山東海事局召開2021 年第二次局務會,審議通過《服務舉措》,并于3月24日正式印發實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通訊員 馬桂山)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