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27日訊 為學習上海自由貿易區發展經驗,并將其背后的理念、思路、方法作為重點把握學習、深入研究,26日,第三批赴上海專業實訓隊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高橋保稅區參觀。

2013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作為中國大陸境內首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試驗區堅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試,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先照后證”、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貨物狀態分類監管、“證照分離”等一系列重大基礎性改革,為全國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提供了可借鑒的制度和改革經驗。
從保稅區、綜保區到自貿區,保稅區一直是引領我國產業全球化的重要載體,而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無疑是保稅區中的標桿。這個位于中國長江入海口、東海之濱黃金海岸線上的一片蘆葦蕩、舊灘涂,歷經30年的艱苦創業,一躍成為大陸“離世界最近的地方”。

在上海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外高橋保稅區從保稅區到自貿區的30年發展歷程。從進出口貿易到新興服務產業,從貿易批發到“跨境+體驗”商業,從貿易平臺到供應鏈管理集成,從研發總部到科技創新生態群落,從出口加工到主題產業園運營……聚焦“服務貿易”,產業體系的嬗變,讓專業實訓干部對正在進行的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題的專業實訓有了深刻的認知。


上海外高橋企業發展促進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倪峰,為大家集體授課,圍繞上海自貿區建設運營經驗及現代服務業發展現狀,在具體案例的剖析中,讓大家充分是認識了外高橋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在 " 改革無人區 " 里探索前行,“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 "的制度創新精神。


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保稅區展示館,館內運用了各種炫酷的高科技手段,展現了外高橋在改革中誕生、在開放中成長、在創新中發展的歷程。其中,在“時光留影”的版塊中,專業實訓干部通過互動觸屏方式,“穿越”到舊時光,重溫外高橋開發開放之初的原貌,了解保稅區名字的由來,“國際范”路名是怎么起名的,各種“門”背后的故事,以及創造了諸多“第一”的創新舉措等。
之后,專業實訓干部還來到上海外高橋企業發展促進中心有限公司“匠嶺”票稅管理服務中心,了解了如何為園區內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財稅管理服務。另外,專業實訓干部還參觀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保稅區紅酒交易中心、國別中心,以及外高橋國際智能制造服務產業園。

通過一天的參觀學習,從“敢闖敢試、勇為人先”的外高橋精神中,專業實訓干部汲取到了學習能量,表示在專業實訓過程中,樹立繼續開拓進取的信念和決心,通過深思細悟,結合青島發展實際,確保學有所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滬記者 胡相洋 文/圖)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