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許多中國的現代影視劇里,有一個神秘的濱海市,被代入各種以海景、以海外為主題的背景里。這個濱海市就是青島的化身;在中國的演藝圈里,有許多口音帶著海蠣子味兒的演員,比如倪萍、唐國強、黃渤、黃曉明、黃子韜、白百何、陳好、范冰冰、朱媛媛、宋茜……他們的家鄉都是青島。這座城市,就是一個豪華的夢工廠,影視稟賦超然又多彩。在世界的13個電影之都里,中國只有一席位列其中,這就是青島。
光影俱樂部
“從今天開始,每晚七點半有一部關于軍隊介紹的電影在青島水兵俱樂部放映。”1907年9月4日,德語日報《青島新報》報道了水兵俱樂部放映電影的消息。這說明,青島放映電影的歷史,早于1908年上海虹口影戲院,由此使得中國商業電影放映史提前了一年。彼時,這處位于老青島歐人區的電影院,讓國人感覺神奇又好奇。
五四運動青島回歸后,中國人可以沖破從前的屬地枷鎖,得以觸摸電影,并深深迷戀上電影。《電影月報》記載:“上至太太奶奶們,下至商店伙計們,閑來無非談談張織云啊,楊耐梅啊……青島人似乎看電影有了癮,中了迷,戒嚴是不生問題的。”如今,這處中國最早的商業電影院舊址,轉身為1907光影俱樂部。百年的時光更迭,化為流光溢彩的多棱鏡,如同電影里的蒙太奇,折射出灼灼閃光的光影魅動,令人無法抗拒這造夢空間般的誘惑與驚艷。
電影是一個迷人的造夢空間,但凡看了一眼,便終生無法拒絕這個光怪陸離的時空隧道。青島人手頭有點閑錢,無論男女還是貧富,想到的第一件閑事就是看電影。《青島時報》曾稱:“咯!咯!的皮鞋聲,一時轟動了全市中,是影院滿座之祥兆,這是對對情侶,紅紅綠綠的男女,作樂之聲!” 當時青島一流影院的票價比較高,大概分為4角、6角、1元等三個級別。在那個一元錢能買十公斤面粉的年代,看一場電影確實是一件奢侈至極的事情。

電影走進青島的20多年后,由第一代電影導演張石川投資,也是青島第一家由中國人經營的電影院“山東大戲院”,在中山路97號正式開業,那年是1931年。開業的慶典儀式幾乎與當下電影的首映式儀式如出一轍,不僅放映了中國第一部有聲故事片《歌女紅牡丹》,而且電影的女主角胡蝶與編劇洪深也親臨現場剪彩。
胡蝶
胡蝶是民國的第一美女影后,聲名不亞于當年的梅蘭芳。她的到來,無疑成為老青島最轟動的文化事件之一。多少年后,依舊有現場的圍觀影迷,津津樂道胡蝶來青時的驚鴻一瞥和當時中山路被擁堵到水泄不通的盛況。以后,這些影迷的后輩,又流連在這家改名為中國電影院的地方。尤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山路的商氣與人氣達到頂峰,這里是青島最忙碌的電影院之一,也像一臺時光穿梭機,儲存著幾代人的潮流與青春。
蝴蝶樓
胡蝶與青島的緣分遠未結束。1935年,時任山東大學外文系主任的洪深,根據自家嶗山祖產被日本人霸占的家族經歷,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劫后桃花》。這部電影的主演是胡蝶,拍攝地就在山海關路21號。這是第一部以青島為背景的電影,同時也是第一部在青島拍攝的電影。如今,曾作為《劫后桃花》片場的那棟八大關別墅,被命名為“蝴蝶樓”。樓里還原了民國時的家居布置,胡美人的寫真懸掛于房間的各處,百年“蝶影”一直蹁躚到今日,成為這個最美景區的網紅打卡地方之一。

《劫后桃花》
潮流與時尚就像是一輛行駛在高速公路的車子,新鮮的事物從車窗外動感十足地涌來,又迅疾過時和忽然隱去。唯有電影,從誕生之日直到現在,輕而易舉俘獲了所有人的心念,不可替代。甚至,在科幻小說《三體》里,科技分分鐘秒傷地球人的質子,獨獨對地球上佩服的事情只有電影這種文化事業。

《三體》
在青島,與電影有關的逸聞趣事,始終是這座城市與時代新風尚相愛相容的動感剪影,也使得這座城市常常以夢幻的姿態與現實切割,獲得更多花邊幻影編織的精神層面的居高臨下。《劫后桃花》之后,電影《風云兒女》也在青島拍攝,其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成為新中國國歌。因為一首電影歌曲能成為國歌實屬罕見,但這個奇跡就誕生在青島市。新中國成立后,由于青島集中了歐陸風韻的建筑以及美輪美奐的海景,因此影視劇中只要有表現域外風情的鏡頭,就以老城區一帶的小洋樓和海岸線等背景代替。居庸關路十一號曾充當日本,拍《風流女諜》;魚山路在拍《斬斷魔爪》時,作為香港出現;《海魂》在棧橋拍攝,電影中的臺灣高雄就是這里……在電影《流浪地球》中出現的在影視人眼中,青島的自然風貌和人文風情是一塊“寶地”“福地”,于是這里贏得了“天然攝影棚”的美譽。
《斬斷魔爪》

《海魂》
青島是一座為影視而生的城市,從電影傳入中國,直到當下,中國沒有哪座城市可以與影視關聯得更緊密無間。在內地攝制的影視劇中,青島是最受攝制組青睞的外景城市之一。尤其類似《冰糖燉雪梨》等一些有時代烙印的時尚劇,很多在青島取過景。八大關、金沙灘、木棧道、魯迅公園、奧帆中心、嶗山等是出現最頻繁的上鏡地,香港中路、中山路、金口一路、里院、教堂等極具人文風情的地方,也常常在熒屏驚鴻一瞥。當然,還有很多明星都是“偷著”來青島,又拍寫真、又拍MTV,不亦樂乎。對于他們而言,來青島既是短暫的度假,又比到國外拍攝少卻了很多啰嗦。
在青島最上鏡的地方中,八大關建筑洋洋灑灑,有綿長的海岸線與風格不一的街道,春季與秋季更是有浪漫無比的花街與落葉街,堪稱青島乃至中國最上鏡的地方之一。《父母愛情》《宋氏三姐妹》《美人依舊》等上百部影視劇都在此拍攝。根據老舍作品改編的電影《二馬》在今太平角一路9號別墅拍攝;居庸關路14號別墅還因為拍攝過電視劇《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而獲得“宋家花園”之雅稱;另有《家務清官》《苗苗》《13號魔窟》等電影和電視劇也是在此拍攝的。
《父母愛情》男女主角年輕時候的外景戲,幾乎都是在八大關取景。這部近十年評分最高的國產電視劇,對青島可是一片赤誠。貫穿劇中的“青島”,是男女主心心相念的時髦大城市。到了他們在小島上的中年時代,也是在青島開發區竹岔島取景。劇中的一排排特別接地氣的民居,都是劇組搭建的實景,看上去也是非常走心了。可惜,這個劇結束后,像許多未在青島雁過留痕的影視劇組一樣,所有的布景都被拆掉了,否則也會留下一處與電影有關的人文景觀。同樣是位于青島開發區的靈山島,被《流浪地球》里,寓意前太陽時代美好作為背景。島上世外桃源般的清新脫俗,成為這部災難科幻大片的一抹清流。
第一、第二、第六海水浴場,是最具青島海濱特色的地方。長長的沙灘,還有青山紅瓦的映襯,特別入鏡。《深情密碼》《中國式離婚》《硬漢》《戀之風景》等幾乎每一個來青島的劇組,都會在這些海水浴場取些景。
迎賓館散發著濃厚的歐洲風情,古堡式建筑風格,以及遍植果樹和多種觀賞植物的院子,讓所有拍攝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戲的導演和美術師青睞。迎賓館內部裝修豪華,《黑洞》《魔術奇緣》《天脈傳奇》《美人依舊》《夜幕下的哈爾濱》《琴童》等影視劇在此區域拍攝。

總督府
老總督府北依觀海山,西鄰前海,大門外依地勢砌兩層花崗巖臺階,強化了官衙的威嚴與高大。《劫后桃花》《濟南戰役》《總統行動》《化妝師與漫畫家》《黃金時代》《蒼天圣土》等劇集都在這里拍攝。
小魚山周遭依山傍海,尤其是交錯的小石路,被不少劇組的美術指導認為是最具質感的背景,仿佛它們本身就蘊含著一段有質感的故事。在青島拍攝的《父母愛情》《海洋天堂》《中國式離婚》,許多鏡頭就是在福山路上的小石路上拍的。

如果以為青島的影視烙印,全部以時尚浪漫的城市背景為主題,就有些偏頗了。青島的鄉村和漁村同樣氣象萬千,格外上鏡。上世紀80年代初,農村家庭倫理片電影《喜盈門》火爆一時。這部劇取材于青島本土作家辛顯令的同名作品,是一部極有生命力的農村電影,集中了馬曉偉、毛永明、洪學敏、溫玉娟等當年很有影響的幾個演員,觀眾達到五億人次。《喜盈門》的很多場景都是在辛顯令的老家,青島平度拍攝的。電影里的平度,是典型的青島鄉居風景,山美水美,民風素樸,尤其平度大澤山的葡萄園非常上鏡。電影里多次出現葡萄收獲的鏡頭,果實壓枝,景象喜人,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電影明星仿佛天外來客的時代,胡蝶、金焰、孫瑜、崔嵬、趙丹、王丹鳳、秦怡、謝芳、王曉棠、王心剛、于洋、李羚、陳道明、葛優、周迅等,都曾在青島留下芳蹤。當年,在青島拍戲的于洋,夸贊尚在中學讀書的倪萍“眼睛明亮”,自此燃起了她的演員夢。倪萍的校友有唐國強、趙娜、陳好、張山、王靜、翟天臨等一干明星;黃曉明、夏雨、黃渤都是在西鎮一帶長大的“小哥”。
中國文藝圈,隨便拎起幾個當紅明星,總能找出“青島造”的烙印。他或者她很可能就是街頭上隨便某個青島人的親戚、同學、鄰居、朋友。青島作為一個年輕的城市,并非主流意義的文化重鎮,缺乏可圈可點的藝術團體和藝術院校,甚至推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一度成為青島的文化要務。可是,這里偏偏又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地方,青島盛產的文藝人才就跟擰開的自來水管一樣,源源不斷又水到渠成。他們的青春和藝術合謀,讓演藝圈的天空閃爍著璀璨的青島光芒。(觀海新聞/青島畫報記者 崔燕 王凱)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