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工作源于群眾、服務群眾、立足群眾,為更好地服務老百姓,面對事務繁雜、責任重大的信訪工作,虎山路街道推行“四群”工作法,讓信訪工作老傳統煥發新活力,實現群眾信訪工作常態化,通過做好群眾信訪工作促進轄區和諧穩定。
宣傳溝通“依靠群眾”
深入群眾曉民情
黨和政府為群眾辦了許多實事好事,但仍有部分群眾不理解、不滿意,問題就在于廣大群眾的心聲沒有收集上來,政府的惠民意圖沒有及時傳達到群眾。
為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虎山路街道注重立足社區信訪及法治調解平臺,切實發揮基層來訪調解平臺“晴雨表”和“觀察哨”作用。一是全方位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充分利用微信平臺,開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一號通,通過“有事來商量”社區調解小分隊、業主微信群等途徑廣泛征集群眾反映問題,同時結合創城、群眾滿意度測評等工作,走訪入戶、發放居民征求意見表、與居民代表座談等方式現場收集意見和建議,真正有效掌控社情民意。二是在確保民情、民意、民智順暢上達,讓群眾呼聲傳上來的同時,虎山路街道推行“常態化”領導接訪機制,組織安排分管領導、包社區干部“走下去”,針對“重點領域、重點群體、重點問題、重點人員”部分信訪事項較為突出的問題,實行“一案一策、一包到底”,做到化解重擔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標,群策群力,剛柔并舉攻堅積案化解。
目前,虎山路街道各包片領導、科室、社區干部、志愿者進小區、進樓棟,采取群眾提、多方找、互相幫、集體議等方式,已走訪社區居民14245余戶,32505余人(次),共收集群眾關心的物業管理、道路建設、困難群體幫扶等問題16類1684個,征集有關民生、經濟、文化、綜治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180余條。
寓情于理“引導群眾”
凝聚群眾解民憂
虎山路街道緊貼老百姓反映熱點、焦點問題,實踐中注重推行群眾教育引導群眾的工作思路,在幫助中教育,感化中引導,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去表達、傳遞黨的主張,及時反饋大家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效緩解矛盾沖突,化解不滿情緒及各類糾紛。一是為了緊跟信訪化解工作需要,街道進一步夯實接訪、辦信、網信、督辦工作流程,依托“有事來商量”治理平臺社情民意分析機制,逐一評估研判風險形勢,形成了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的制度體系,穩扎穩打推進人民滿意服務窗口建設。二是面對居民反饋事項及各類矛盾糾紛問題,街道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牢牢把握“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的問題導向,以解事破題為根本原則,組織動員社區黨員骨干、熱心群眾、鄉賢代表及各方專業力量廣泛參與社區協商實踐,與社區共商共建,從而找準滿足居民意愿與法規要求的最大公約數。
前期,隨著虎山路街道石溝社區城中村改造項目順利復工,社區150多戶回遷居民心中的石頭終于落地。該項目屬于石溝社區自主拆遷改造項目,項目啟動后開發商由于資金鏈斷裂而導致項目停工,此事涉及回遷居民眾多且關系日后居民早日回遷問題,存在重大信訪隱患。街道主要領導了解情況后搶抓先機當即介入,迅速確立工作專班跟進處置。一方面積極與涉及開發商的多個債權方協商談判、解封土地,并指定專人跟進保障,另一方面迅速指派包社區干部帶領業務人員下沉社區,針對回遷居民關切問題現場答疑解惑,同時發動黨員骨干、社區熱心群眾包片包干分頭行動,以點帶面反復向涉事居民宣講協商工作進度,群策群力跟進做好引導工作,力爭與居民強化溝通消除誤解,將信訪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最終石溝社區安置房建設問題得以圓滿解決,沒有發生任何個訪及群體事件。
矛盾化解“尊重群眾”
維護群眾遂民意
虎山路街道下轄21個社區,一個工作站,社區種類多樣,人員結構復雜。其中,村改居社區以涉拆遷安置遺留問題為典型,且多數為信訪積案;城市社區則多以民生問題為表現,反映在諸如物業管理、公共資源匹配、社會保障、就業安置甚至于社區活動等各個層面。
維護好老百姓切身利益是做好信訪工作的基礎,為了維護轄區信訪穩定大局,確保實現“五個不發生”,“三個零上訪”目標任務,使居民“有意見隨時提、有想法盡管講、有不滿大膽說”。在合法合規合理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立足群眾訴求,真正做到為轄區群眾去除痛點、疏通堵點、解決難點。
一是街道以流程再造創新為路徑,打響叫亮“從零開始無止境”政務服務品牌,通過服務受理“零推諉”、服務事項“零積壓”、服務質量“零差錯”、服務標準“零投訴”,力爭服務事項百分百落實、服務群體百分百覆蓋、服務對象百分百滿意。
二是為有效推動信訪案件依法分類合理處置,街道協同司法部門在虎山花苑社區“鄰里小院”創新設立巡回法庭,對街道21個社區化解糾紛進行指導并發揮審判職能,為廣大群眾提供專、精、細信訪及法律援助調解服務,依法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以此帶動提升案件化解工作向專業化、法制化看齊。
桃園社區居民畢某到街道反映其辦理退休手續時工齡缺失問題,并聯系相關媒體記者進行報道,此事在該社區及周邊多個社區中引起不小波動。街道知情后化被動為主動,迅即責成包社區干部及信訪業務科室與居民畢某進行對接溝通案情,詳細掌握相關證據材料。因畢某反映工齡缺失問題涉及相關社保法規,政策性較強,退休手續辦理又由市級部門負責,街道雖與市社保部門反復溝通對接但收效甚微。街道著眼于協調補繳保險事宜難度較大幾無可能,當事人畢某切身利益受損且工齡缺失問題又亟待解決,隨即轉換化解工作思路,以充分尊重群眾意愿,設身處地維護群眾利益為原則,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協調社區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爭議。后經法院調解并確認,雙方達成協議簽訂了人民調解協議書,畢某對此表示滿意。
排憂解難“服務群眾”
順應群眾辦民事
信訪案件化解工作的根本,在于矛盾糾紛的調和,在于協商化解,必須扎實做好“辦”的工作,因為“辦”才是解決信訪問題的核心。
虎山路街道始終秉持“合法訴求解決到位、無理訴求解釋到位”的服務工作理念,從規范信訪案件辦理流程抓起,深入落實“四定”工作法(定人、定責、定時、定效)。根據群眾反映具體問題,歸口管理,分類處置,堅持首辦負責制,明確信訪個案牽頭負責人;厘清案件辦理人員的工作職責,負責處置方案的研究、協調、跟進、落實,進而壓實信訪案件化解的主體責任;根據問題急緩確定時間,明確工作推進的步驟節點和目標,據此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避免出現“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不良局面;根據反饋確定成效,在確保問題能夠善始善終解決的基礎上,及時聽取各方反饋意見,做好經驗教訓的總結,有力保證了信訪件,尤其是初信初訪件在“一次辦成”的基礎上“一次辦好”,取得了信訪事項減存控增和群眾滿意的雙贏局面。
為配合地鐵1號線工程建設,青島昌泰加油站于2016年就已啟動拆遷工作,后因運營方要求異地置換不接受貨幣補償導致項目停滯,因涉及多方利益,存在極大信訪隱患。虎山路街道緊貼問題實際,因案施策確定了以把握“心”、突出“穩”、掌握“法”化解總體思路。首先是把握一個“心”字,知道群眾想什么,不回避雙方訴求。街道成立工作專班,多次單獨約談被拆遷人和運營方,深入了解各方訴求,采取三方洽談的形式固定確定事項,有效消除當事人的思想顧慮。其次是突出一個“穩”字,著眼于穩定推進,杜絕引發安全事故。街道多方協調并適時確定具備資質的施工企業,在業內專家的專業指導下完成特種設備及房屋拆除工作。最后是掌握一個“法”字,措施方法得當,不誤傷居民利益。昌泰加油站西側圍墻北端平房與芳馨園小區圍墻相連,機械拆除必然會對小區圍墻及護欄造成損害。街道專班工作人員主動與興華路街道及其所屬社區負責人進行對接,在有效保護居民利益的基礎上,協調施工隊伍清運周邊生活垃圾,最終如期完成昌泰加油站拆除任務。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虎山路街道“四群”工作法,接地氣、攬民心,架起服務信訪群眾連心橋,通過一件件小事的辦理、一件件實事的落實、一件件難事的解決,累積人民群眾對我們的信任,贏得人民群眾對我們的支持,增進人民群眾同我們的感情。
截至目前,街道共受理群眾申請調解120件,調解成功118件,調解成功率達98.3%,減少了當事人訴累、降低了訴訟成本;有效推動化解省交信訪積案14起,化解率93.3%;承辦初信初訪滿意度件40余起,辦結率100%,滿意率95.5%。
責任編輯 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