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4月2日5版
中山路片區復興“首戰告捷”
濟南路今通車:由最窄僅3米拓成四車道
視頻: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策劃 梁辰 制作 陳通 李寧 閆曉陽
青島西部老城復興再度攻下“山頭”。作為中山路區域保護更新工作的“第一仗”,濟南路拓寬改造工程4月2日建成通車。“升級版”的濟南路從原單向兩車道拓寬成雙向四車道,將成為中山路片區過境交通的南北向主通道。隨著濟南路的通車以及市南區和市北區在中山路片區同步規劃建設的近900個停車位,困擾西部老城區近20年的交通問題將得到極大改善。

空中俯瞰,濟南路與鐵路線并行。
撬動中山路復興的支點
濟南路建于1905年,距今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與之相關的“大窯溝”“橋門洞子”等稱呼,存在許多老青島人的記憶里。這里曾經是島城的土產一條街,商賈云集,客棧、書店、土產店眾多。隨著城市格局的變遷調整,當年狹窄道路已無法滿足群眾出行需要。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被反復證明的樸素真理。過去社會各界討論中山路復興時,交通問題總是排在首位的制約條件。而濟南路拓寬后,讓中山路區域乃至整個西部片區的復興發展有了一個重要的戰略支點。
空中俯瞰,從左之右依次是新冠高架路、膠濟鐵路線 、濟南路和北京路老里院。
從地理區位上看,濟南路位于中山路的西側,毗鄰膠濟線。其南端和北端分別可通往青島火車站、膠寧高架路、新冠高架路等,它具備承擔中山路片區南北過境交通的先天條件。拓寬后,濟南路原來最窄處僅約3米寬,改造后車行道寬14.5米,雙向四車道,可以承擔更大的車流量。記者現場看到,拓寬后的濟南路按標準施劃了醒目的交通標線。同時,在主干線的西側設置了綠化帶和輔道,以及公交車站和部分停車泊位。
“濟南路拓寬工程是市南區西部復興的‘第一仗’。濟南路拓寬后,為西部片區增加了一條交通大動脈,現在市民乘車進出青島火車站、中山路以及附近的諸多道路,都會感到更加通暢。”市南區委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工委書記張志棟介紹。

隨著新濟南路的通車,市委、市政府對西部片區的更多構想也將逐步開啟。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南區正在研究制定中山路及其兩側的四方路、黃島路的步行化改造方案。未來一段時間內,該片區現有交通線路也將根據有關部門的研究部署,作出相應變化。
拓寬工程同步改善民生
此次濟南路拓寬,最重要的環節是征收并拆除500套房屋,為道路拓寬提供現實條件。記者了解到,除卻已在幾年前完成征收騰空的房屋外,工程啟動前,市南區還有200余戶居民住宅和商用房屋、112戶廉租房需要完成征收。秉承經濟繁榮、民生改善的理念,最終,市南區用兩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攻堅任務。
“這些房屋緊鄰膠濟鐵路,居民住宅最大的八十平方米,最小的只有二三十平方米,而且一直未通天然氣和暖氣,還有部分房屋是共用廁所和廚房的筒子樓。生活條件比較惡劣。”市南區中山路街道征收辦負責人王顯民告訴記者,為了讓居民在此次征收過程中改善生活條件,被征收居民自行選舉出居民監督委員會,監督整個征收過程。市南區中山路街道、區房產管理處、區城建局、區保發局、律師、評估機構等也形成工作合力,保證簽約的老百姓可以在一周之內拿到補償款。
“越是到后期,我們越遇到一些很復雜的房屋產權情況。”王顯民舉例說,有的產權人身在國外,且受疫情影響無法回國,他們便創新采用視頻連線簽約的形式;有的房屋產權歸屬兩位親屬,但其中一位此前已患精神疾病且失蹤三年有余,他們便與另一位產權人簽訂臨時性協議,等今年4月份該失蹤人口在法律上有明確結果后,再簽訂正式協議。
濟南路設計公交專用道。
濟南路征遷過程中,還面臨著112戶廉租房的征收。這項工作不僅在全市范圍內是第一次,也是全省首次。“我市現有的征收政策都是針對居民自有產權房屋的,保障房的產權在政府手中,這種房屋的征收工作沒有先例。考慮到保障房居民都是家庭收入較低的群體,我們查閱了所有的征收政策,并與征收工作經驗豐富的十個街道辦事處進行了溝通,最終不但為保障房居民確定了新的租住房源,也為其申請了1萬元的速遷獎勵費、1200元的搬家費兩項政策。”市南區房產管理處處長鮑偉介紹,由于新的保障房源僅有少量位于市南區,針對選擇西海岸新區和市北區保障房源的居民,也將根據其房源的不同給予一定的補償。
工作人員還介紹,針對“老弱病殘”居民,只要他們提出申請,市南區還為其提供搬家服務。
市南市北合力破解老城停車難題
老城復興,除了要疏解動態交通,也要增強靜態交通配套,即停車場建設。據悉,伴隨著此次濟南路拓寬工程,市南區同步開展近400個停車位的建設工作。

濟南路新建公交車站。
青島海明城市發展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李耀華介紹,為了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濟南路拓寬項目將沿膠濟鐵路一側房屋拆除后的邊角地,建設為約60個車位的地面停車場。同時,位于濟南路南側六街口(濟南路、泰安路、北京路、天津路、大沽路、肥城路相接處)小廣場的地下機械停車場也在建設中,建成后將增加200個車位。該地下車庫利用計算機、傳感器、攝像頭和搬運交換設備系統存取汽車,實現高效、無人值守智慧管理。此外,在山西路濟南路路口,也規劃建設100個停車位,其中地上車位60個,地下車位40個。
記者注意到,同樣在中山路北段片區,3月份,市北區李村路停車場項目開工建設,該項目設計停車位505個。而在中山路南段片區的青島灣廣場改造項目中,也規劃了大型地下停車空間。這些停車載體的建設,將彌補西部老城區停車配套的短板問題,為中山路歷史城區的保護更新和周邊產業落地提供有力支撐。
“市南區也在近期啟動了中山路北段的外立面修繕工作,工程完工后,中山路北段將呈現出全新形象。”張志棟介紹。
中山路片區保護更新步入快車道
中山路區域保護更新是著眼青島未來百年發展的歷史性工程,也是市南區的“一號工程”。記者從市南區了解到,該區當前的建設“主戰場”是總投資100億元以上的“一廣場、兩路、三片區和N個街區里院”。其中,青島灣廣場項目規劃建設集商業、旅游、文化、交通于一體的城市綜合廣場,目前正在完善規劃方案,開展一期項目土地整理;前期,該地塊上的國風大酒店已拆除,按照計劃,市南年底前還將拆除海潤大廈、華聯商廈等建筑。
濟南路機動車雙向四車道。
中山路片區將重點支持影視配套、創意設計、高端民宿、藝術展演、沉浸體驗等業態發展。其中,黃島路片區將引進藝術品展示、藝術家巡展、品牌旗艦店,打造時尚體驗街區;寧陽路片區將引進品牌民宿機構,打造民宿風情街區;北京路片區計劃引進先鋒藝術機構,打造“國潮”文化創意街區。
“西部老城區復興發展總體目標是用10-15年的時間,將西部老城區建設成為展現青島人文歷史風貌和國際大都市形象的城市新空間,成為經典與時尚相統一、歷史與現代相融合、宜商與宜居相協調的時尚魅力城區。”市南區委書記趙燕在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 萌/文 邢志峰/圖)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