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2日訊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的重點群體。連日來,青島各機關單位、學校團支部、少先隊等開展了一系列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讀懂歷史這部最好的教科書,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不斷深化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領
近期,由青島出版集團策劃出版的青少年黨史教育讀物《寫給青少年的黨史》引發強烈關注。這套叢書由黨史大家寫給年輕一代,以60個問號串聯起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歷程,寓理于史,娓娓道來。它不僅填補了黨史教育青少年讀本稀缺之憾,也創新了黨史的故事化敘事和表現方式,成為黨的理論通俗化和大眾化的一次探索與嘗試。
為不斷深化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領,引導廣大團員青年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團市委舉行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青春與信仰同行”首場青年讀書分享會。活動中,《寫給青少年的黨史》一書出版編輯介紹圖書出版過程并分享自己的學黨史感悟,青島市青年講師團成員圍繞“青少年如何學好黨史”進行體悟分享,參加活動的團員青年將學黨史心得手寫于體悟書簽上,制作個性化學黨史書簽。為深化團員青年學黨史分享交流,團市委還建立了“學黨史·正青春”線上分享群,每個群將配備一名黨史青年宣講員進行講解解答,通過線上線下互動的方式,激發學黨史熱情、提升學黨史成效。

以祭掃英烈為主題生動講述革命先烈英雄事跡
市委黨史研究院、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聯合推出“清明節銘記”活動,以“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革命精神”為主題,通過線下主題展覽和線上“云課堂”相結合的形式,全面、生動地展示鄧恩銘、李慰農、王盡美、劉謙初、武胡景、郭隆真等六位黨員的英雄事跡,在全市持續掀起觀展熱潮。活動線下展覽在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主題廣場舉行,以珍貴資料、圖片等講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線上“云課堂”通過“青島黨史”微信公眾號發布,3月29日至4月3日每日一期。活動啟動以來,線下展覽日均到館20余個團隊、近千人次觀展;線上展覽走進街道社區、大中小學校、企事業單位等,“云課堂”在社會各界全面鋪開。


青島天山小學師生走進青島市革命烈士紀念館,開展“清明祭英烈”主題實踐活動。隊員們參加莊嚴肅穆的祭掃儀式,重溫入隊誓詞,參觀“抗戰館”“軍魂館”展廳,上了一堂生動的黨史教育隊課。同時,該校還舉辦了“清明祭英烈·爭做好少年”主題升旗儀式,在清明節來臨之際,追念先烈之英魂。
創新形式載體讓青少年深度體驗黨史學習教育
青島市學聯舉行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暨第十屆四次學聯主席團(擴大)會議,帶領市學聯成員單位代表參觀中共萊西黨史館,通過觀看展廳內圖片、視頻、音頻、實物等歷史資料,深入了解“萊西會議”召開的時代背景、會議實況和歷史地位,以及“萊西會議”之后萊西市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方面的拓展和深化,重溫萊西從1927年膠東地區第一個農村黨組織建立到改革開放以來的紅色歷史。“萊西會議”親歷者周明金向與會代表講述“萊西會議”的由來、過程、意義和“萊西經驗”由淺入深、不斷深化、不斷完善的發展歷程。
定向運動、在線互動、問答探秘……李滄區中小學青年團員教師在城陽區毛公山紅色教育基地,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通過團隊溝通協作,深度體驗黨史學習教育。借助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紅色記憶與黨史學習深度融合,參加活動的學員帶著“特殊使命”,設身處地感受中國共產黨在當時開展城市斗爭的艱辛,用腳步丈量革命先烈的足跡,學習紅色文化。
在李滄區實驗小學,教室外走廊上的“紅色責任田”格外引人注目,該校少工委從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充分挖掘梳理相關內容,讓走廊成為隊員們隨時隨地學習黨史的“沃土”。據悉,該校每個中隊都將認領一塊“紅色責任田”,負責講解、管理、維護、深度研究相關板塊內容。“紅色責任田”成為每個中隊“尋訪先鋒、爭創先鋒中隊”的“實踐打卡地”,以及每個隊員學習黨史故事、爭當金牌講解員、獲得“向陽章”的主陣地。

市科技館將以“紅心向黨 匠心育人”為主題,在本年度開展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主題模型教育活動,在全市中小學中廣泛展開選拔賽,參賽學生需通過模型場景制作體現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以來的某個重大歷史時刻或歷史事件,同時結合建黨百年華誕的主題,貼合模型內容進行演講解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實習編輯:杜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