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失蹤女烈士“一門三忠烈”
昨日觀海新聞/早報記者與“老兵尋根小組”趕赴海陽 當地女烈士李桂珍疑似島城正在尋找的無名女英雄
青島解放前夕,一名女戰士為守護嶗山王哥莊街道解家河全村村民而英勇就義,村民高家三代人接力為無名女英雄守墓。3月31日,早報獨家報道了這個消息,并且與煙臺晚報、“老兵尋根小組”聯手幫無名女英雄尋找家人。昨日上午,早報記者與“老兵尋根小組”中的3名老兵一同趕到海陽,根據海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提供的線索,見到了失蹤女烈士李桂珍的家人。
李桂珍的家人展示一直珍藏的3張革命烈士證明書。
“尋根小組”冒雨趕赴海陽
連日來,早報獨家報道了“三代人守墓”的事跡后,每天都有很多市民致電早報熱線82888000,向這位無名女英雄致以崇高敬意,同時表達對高家人的敬佩之情,還有不少熱心市民提供尋親線索。
“這段時間,我們從網上看到了青島早報的連續報道,深深為青島人民的深情厚誼所感動。幫助無名女英雄找家人也是我們的分內之事,我們已經全面展開調查工作。”4月1日下午,海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褒揚紀念科工作人員介紹,經過調查,他們發現山東省革命烈士英名錄中海陽市女烈士共有6人,其中一名是失蹤女烈士。
記者把此事反饋給了“老兵尋根小組”組長、原海軍潛艇學院副院長段治辰,他非常興奮,立即和小組成員們商量,決定次日趕往海陽去見見這名失蹤女烈士的家人。
“昨天一晚上,我們小組的成員們激動得都沒有睡好覺。尋找了6年,現在終于有了一點線索,真是讓人高興。”4月2日清晨,“老兵尋根小組”的段治辰、姜卓超、劉俊科和早報記者一起奔赴海陽。盡管因下雨影響了出行條件,但卻絲毫擋不住大家急切的心情。
早報記者了解到,6年前,段治辰在得知無名女英雄的故事后,帶著6名戰友前去掃墓,隨后這7名海軍大校自發地組建了“老兵尋根團”,想法設法地幫助這位無名女英雄尋找家人。一路上,小組成員們接到的電話、微信不斷。“很多老戰友們都在關注此事,他們說我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都在給我們的尋親行動加油鼓勁。”段治辰說。
老兵見老兵感動在心中
上午10時許,記者與3名老兵趕到了海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該局副局長劉忠東、優撫褒揚紀念科科長劉向陽早已等候著大家。“我倆也是老兵,感謝你們為無名女英雄到海陽來尋親。”劉忠平說,自己當兵24年,劉向陽當了20年兵。“看到早報的報道,我們非常感動,無名女英雄為保護村民慷慨就義,村民72年堅持守墓,還有我們的老兵幫助女英雄尋親6年,這些沉甸甸的情意推動著我們想盡一切辦法找線索。”劉忠平說。
“幫助無名烈士尋親,省廳、市局都很重視,我們也正在推進此事。總體上來說難度比較大,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疑似信息、資料核實起來非常難。海陽的區劃經過幾次調整,還有一部分劃到了乳山。”劉忠平介紹。
劉向陽科長告訴記者,海陽烈士英名錄上的海陽失蹤女烈士叫李桂珍,東村鎮臺上村人,1930年出生,1948年10月參加革命,在華東野戰醫院第一分所當護士,1949年失蹤,1958年7月追認為烈士。
臺上村現已更名為城北村,在劉向陽科長的陪同下,記者一行人趕往城北村。
失蹤女烈士“一門三忠烈”
在城北村,大家見到了李桂珍的九弟李名玖、十一妹李愛玲。“感謝青島好人來看我們,讓我們又有了尋找二姐的希望。”李愛玲邊哭邊說。
李名玖今年已經73歲了,前些年頭部做過手術,不太愛說話。68歲的李愛玲告訴大家,他們家兄妹11人,其中大哥李明治、二哥李明亮、二姐李桂珍都是烈士。隨后,她向大家展示了一直珍藏的革命烈士證明書。
根據革命烈士英名錄記載,李明治出生于1927年10月,1947年參加革命,在華野九縱二十五師七十五團三營九連擔任排長,1948年12月參加淮海戰役時犧牲,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李明亮也是在1947年10月參加革命,在華野九縱二十五師七十五團三營九連擔任班長,在1948年9月的濟南戰役中犧牲,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大哥、二哥、二姐犧牲時,我們都還沒有出生,也不知道他們的相貌,只是聽父母講過他們的故事。他們都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參軍了,特別是我二姐,是跟著村里一些女青年一塊跑出去當兵的,從此再也沒有回來。”李愛玲哭著說。
“還記得1949年8月,大哥、二哥的兩張犧牲通知書發到我們家里,我父母當場昏倒在地。”李愛玲說。“因為遲遲沒有二姐的消息,我父親曾經去海陽縣尋找過。當時根據其他戰友的證明,我二姐被追認為烈士。逢年過節,父母都要念叨二姐。兩位老人去世時,還不忘囑咐我們要想方設法找到二姐的下落。”李愛玲說。
“當初和二姐一起參加革命的人也都去世了。這些年來我們兄弟姊妹沒有放棄對二姐的尋找,這次終于等來了青島好心人的消息。不管那位安葬在青島的無名女英雄是不是我們的二姐,我們都有了盼頭。”李愛玲激動地說。
在城北村的宗祠展示廳、村史館、李氏族譜中,都記載著三兄妹參軍、犧牲(失蹤)的時間。盡管只有短短一段文字,但是背后展現出來的卻是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為了革命事業前仆后繼、義無反顧的忠誠與奉獻。
劉向陽科長告訴早報記者,海陽市還有一個“一門四忠烈”的家庭,除此之外,就是李桂珍家的“一門三忠烈”。李桂珍所在的城北村也是遠近聞名的“紅色村”,在戰爭年代很多優秀青年踏上了革命道路,目前村里正在部隊服役的軍人和退出現役的軍轉干部、退伍軍人有180多人。
進展
李桂珍相關信息有待進一步核實
“根據解家河社區的居民提供的線索,從年齡和失蹤年代分析,我們只能初步認為,李桂珍疑似是那位無名女英雄。但是目前掌握的有效信息太少了,李桂珍有沒有去過青島、華東野戰醫院第一分所在哪里、有沒有更多的知情者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做進一步調查。”劉向陽科長說。
海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劉忠東告訴早報記者,他們將盡快尋找更多的知情人,并查找華東野戰醫院第一分所的資料,以尋找更多的線索。“我們回到青島后,也會進一步搜尋更多的線索,幫助這個‘一門三忠烈’的家庭圓夢。”段治辰說。
互動
為找烈士家人期待你的參與
青島早報、煙臺晚報聯手“老兵尋根小組”幫無名女英雄尋找家人,如果您知道無名女英雄的身份線索或有尋人的辦法,或者對華東野戰醫院第一分所的情況有所了解,請撥打早報熱線82888000或者 “老兵尋根小組”熱線18661788505,聯系我們。
相關鏈接
“烈士尋親政府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
4月2日,退役軍人事務部正式上線開通“烈士尋親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平臺已公布100條烈士尋親信息,向全社會征集線索,歡迎掃碼登錄烈士尋親政府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提供烈士尋親線索,幫助烈士早日找到親人。請通過“英烈褒揚”微信小程序,登錄烈士尋親政府公共服務平臺。 (本版撰稿攝影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陳勇)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