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3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中建八局四公司獲悉,康復大學創新核部分三棟主體建筑已全部封頂,此外柱廊樁基施工完成,計劃六月上旬完成柱廊主體結構。如今,在偌大的施工場地上,近千名建筑工人正在忙碌的進行鋼筋綁扎和模板支護作業,為項目如期交付發起沖刺。

作為康復大學的地標性建筑,創新核部分形似漢字“天”,由三棟主體建筑和兩條“飄帶”狀廊架橋組成,總建筑面積為18.78萬平方米,投用后這里將囊括綜合共享中心、公共教學實訓中心、創新驅動中心等。

開工即沖刺,起跑即決戰。項目團隊面對淤泥多、地質條件復雜、主體施工全部處于天氣環境惡劣的冬季等難題,項目團隊發揚鐵軍作風,團結協作精神,高峰日運輸車輛2174車次,日運輸方量65220 平方米,平均每35秒就有一輛車進場開展回填工作,高峰期場區內機械及運輸車輛高達600余臺。
據項目總工陳斌介紹,工程難度最大的環節當屬基礎施工階段,由于地下滿是淤泥,樁基施工十分困難。為了確保建筑的穩定性,項目部采用“真空預壓”手段,通過換填、鋼板鋪路等方法,僅用65天便完成了310萬立方米土石方的施工任務。隨后,通過旋挖鉆機將2400余根灌注樁牢牢地插入十幾米的地下,嵌固在巖石層上。據統計,樁基的密度相當于每19.2平方米就有一根樁,以此為整個建筑打下穩固的地基。
康復大學(籌)位于青島市高新區雙積路以南、經二路以北、安和路以西,項目工程用地面積70公頃,規劃建筑面積53萬平方米。將聚焦“康復”特色,辦成一所創新的大學、一所解決實際問題的大學,將做到“醫學藥學結合、中醫西醫結合、生理心理結合”,努力建成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特色化、高水平創新型大學。3月中旬,記者在康復大學(籌)建設推進會上獲悉,這是我國乃至世界首所以“康復”命名的大學,目前已明確了“去籌”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今年年底所有校園建筑將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