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4日訊 清明節,我們不能忘記那些曾經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前輩們。今天上午,青島早期黨組織負責人、革命烈士李春亭的侄子祖盛祥、侄孫祖琦及多位親屬專程從安徽宣城來到青島黨史紀念館,緬懷前輩業績,傳承紅色基因。
在青島黨史紀念館館長宋紅的陪同下,他們參觀了基本陳列《光輝歲月——中共青島歷史展》、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海岸星火——中共青島地方支部專題展》《“清明節銘記”——革命先烈事跡展》。在基本展李春亭的畫像前,祖盛祥等烈士后人共同緬懷和追憶了李春亭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以及他為革命、為人民作出的杰出貢獻。參觀結束后,祖盛祥還代表李春亭后代向青島黨史紀念館贈送《祖晨(李春亭)烈士紀念文集》等書籍。(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通訊員 賈慧媛)
烈士檔案

李春亭,1901年出生于安徽省宣城縣。曾任中共濟南市委書記、中共青島市委書記。
1932年初,李春亭臨危受命來到青島,整頓、恢復黨組織,振興黨的工作。李春亭來青島后,把工作重點放在工人集中的區域——四方、滄口一帶,發展黨員,重建了中共四方支部,并通過滄口宋哥莊小學支部,領導四方、滄口各紗廠的斗爭。李春亭還深入鈴木絲廠,調查工運情況,寫成《對于鈴木絲廠工人指導和組織方法》小冊子,指導該廠的工人罷工斗爭。九一八事變后,他根據日軍侵略中國東北的特殊形勢,發動學生成立帝國主義研究會、反帝大同盟等抗日組織,指導青島大學的學潮;主編出版《大眾周刊》,撰文揭露日本帝國主義夢想吞并中國的罪惡目的,發布紅軍反“圍剿”的消息,宣傳黨的主張。
由于長期從事地下工作,身處惡劣環境,再加上生活條件差,李春亭患上嚴重的肺結核。同志們勸他休息治療,他卻語重心長地說:“不少同志為了革命,流盡了最后一滴血,我吐兩口血又算什么!現在工作剛剛開始恢復,我怎能安閑地去養病呢?”
李春亭任書記期間,青島黨團組織得到很大發展。市委成立了滄口、四方、青島3個區委,8個黨支部,選拔了7名產業工人到區委工作。全市發展黨員到81人、團員21人,并建立了團的特支。李春亭在青島的工作得到了中共山東省委的肯定。1932年5月,省委在向中央遞交的3個月的工作報告中稱“青島市委比較健全”。
1932年5月,因領導罷工,李春亭身份暴露,被敵探跟蹤,處境十分危險。月底,省委派全總巡視員李偉仁接替李春亭的工作。在交接過程中,由于內奸出賣,李春亭、李偉仁先后被捕。
李春亭被捕后,在青島拘留所里被關押了兩個多月,敵人用誘、騙、詐、打等卑劣手段,并讓叛徒出面對質,都沒能從李春亭口中獲得一點黨的機密。在轉押濟南的途中,李春亭了解到有的年輕同志因缺乏經驗,在敵人誘、詐之下暴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他就抓住時機,避開押差的監視,對他們進行革命氣節教育,介紹自己對敵斗爭經驗。在他的啟發下,這些同志到濟南后全部翻供,并申訴了青島當局酷刑逼供,使得敵人無所措置。
1933年8月18日,李春亭、李偉仁等9名共產黨員被敵人殺害于濟南濼口西的馬家道口。臨刑前,他告別難友:“同志們,難友們,這沒有什么關系,革命的細胞是新陳代謝的,永遠死不完的,好好干下去吧!”
李春亭烈士的革命精神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
責任編輯: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