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石微納傳感技術創新創業共同體。

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實驗室效果圖。

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生)院。

上海離岸孵化基地。
日前,煙臺市確定重點建設的8大市級重點科技創新平臺,其中煙臺開發區有三大科創平臺入列,分別為煙臺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海洋工程裝備與技術實驗平臺以及煙臺中關村科技成果中試服務平臺。這昭示著煙臺開發區科創平臺建設納入全市大盤子,將更好地服務自貿區煙臺片區、服務整個煙臺市的科技成果轉換,也是對煙臺開發區多年來深耕科技創新的誠意褒獎。
承載著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使命的自貿區,從誕生起就自帶創新基因。工業企業制造積淀深厚的煙臺開發區也在轉型發展中向高端領域發力,以期在新一輪競爭中搶先一步。
兩相結合下,向科技創新要動力就成為重要路徑。作為科技創新的關鍵載體,科技平臺的建設顯得尤為關鍵。
近年來,煙臺開發區緊緊圍繞重點產業需求和重大項目實施,以中科系、高校系、國際系、企業系和省實驗室、創新創業共同體為重點,加快高能級協同創新平臺引進建設工作,全力打造科技平臺新極點。先后與中科院、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同濟大學等16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同濟大學煙臺研究院、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學煙臺先進材料聯合創新研發中心、煙臺中科先進材料與綠色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等一批“高精尖”科創平臺相繼落戶,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3大平臺入列市級重點科創平臺
為全面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著力推進重大科創平臺建設,提升共性研發服務水平,集中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城市創新資源融合發展,煙臺在全市范圍內選定了8個重點推進的市級重點科技創新平臺,煙臺開發區就占了3席,分別為煙臺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海洋工程裝備與技術實驗平臺以及煙臺中關村科技成果中試服務平臺。
煙臺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是全省首批布局的5個省實驗室之一。由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與煙臺市共建,聚焦關鍵新材料和制造過程,重點發展核電、納米、功能涂層、3D打印、光電、原子態金屬、強韌潤滑一體化陶瓷、石墨烯纖維等新材料研究方向,以及核電止推軸承、氫能裝備、陶瓷軸承、輕量化部件等裝備研發方向,打造成為國家物質科學研究和綠色過程制造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經完成了建設方案論證、臨時辦公場所裝修及首批團隊入駐。
海洋工程裝備與技術實驗平臺由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生)院牽頭建設,以海洋工程裝備和技術為研究對象,以海洋漁業裝備、海上新能源、海洋裝備可靠性測試等技術為主攻方向,逐步建設成為國家級研究中心,形成海工領域基礎創新體系。
煙臺中關村科技成果中試服務平臺將依托北京中關村硬創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資源和運營經驗,圍繞5G基站、互聯網等智能制造領域,建設中試實驗室、一站式硬科技服務等兩個平臺,開展智能終端硬件的定制開發、產品小試、中試,以及產品檢驗檢測等服務。
一批“重量級”平臺落地生根結果
不只是這三個列入市級重點建設的科創平臺。在煙臺開發區一大批旨在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的“重量級”平臺已經落地、生根、結果。
深化與“中科系”的合作共建,與中科院蘭化所合作共建的“煙臺中科先進材料與綠色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已完成注冊,首批低維功能納米材料的研發與應用等 20 個科研項目已陸續入住。與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共建的“中科院煙臺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已由中科海洋微生物產業技術研究院等 7個項目陸續入駐。
與“高校系”的合作共建也成果頗豐。與清華深圳研究院合作共建的力合(煙臺)創新中心,是深圳清華研究院在北方布局建設的第一個創新中心。與清華大學共建的煙臺清科嘉機器人化智能裝備創新研究院,已經完成了智能分揀高速機器人等3個項目研發工作,獲批發明專利8項,相關項目獲得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獎、山東省第四屆智能制造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建的西安交通大學(煙臺)智能傳感技術與系統研究院,柔性引進了中國工程院蔣莊德院士、歐洲科學院安德森·林奎斯特院士、“長江學者”趙立波教授等21位行業技術專家,開展了微壓傳感器制造技術等6個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與山東大學先后共建冰輪山大氫能技術研究院,開展了大型氦氣壓縮機等6項關鍵技術研究,其中氫能燃料電池空氣供給系統等3項技術已完成產業化,相關成果申報發明專利15項,并獲得2019年機械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建的上海交大先進材料聯合創新研發中心,目前入孵企業10家,團隊18個,促成產學研項目18項。
與“國際系”的合作共建也已結出碩果。與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共建的中韓科創孵化合作基地,是煙臺首個中韓合作國家級科技共建項目,引進了麗源莎(煙臺)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韓國初創企業。與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共建的加拿大生物科創中心,已經與加拿大駐華使館、加方高校院所等組織建立了項目合作渠道。與俄羅斯馬林內特行業中心共建的中俄海洋創新中心,已完成簽約并入駐海創區總部基地,將陸續開展中俄雙方技術創新、成果轉移、人才引進及聯合培養等工作。
科創平臺六大體系給力創新發展
面向未來,煙臺開發區科技平臺建設還在不斷加碼。
就在去年底,該區出臺《科創平臺六個體系》,旨在通過構建大實驗室平臺、關鍵共性技術和轉化平臺、企業創新平臺、科技孵化平臺、國際科創平臺、科技服務平臺“六大體系”,推動“政產學研金服用”要素精準配置,探索開放式自主創新生態建設,推動全區發展由“開放引領”向“創新開放引領”邁進。
在大實驗室平臺體系建設方面,煙臺開發區將建成啟用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聚焦材料領域及綠色制造科技前沿,按照“實驗室+產業技術研究院+孵化加速基地+科創總部基地+產業發展基金”五位一體功能布局,打造面向山東、輻射全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創新示范基地。
關鍵共性技術和轉化平臺體系建設方面,依托哈工程煙臺研究(生)院,推進國家核電核島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海空光纖感測技術聯合研發中心等聯合實驗室建設,推進國家海工裝備可靠性測試陸海聯調試驗場等科研基礎設施建設。依托清科嘉智能裝備、北師大分子材料基因組工程、西安交大智能傳感技術等研究院,加快智能裝備、氫能裝備、交通裝備等關鍵技術研發,突破化工、光電、高性能纖維和增材制造等前沿材料,加快新型半導體研發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突破8K超高清標準制定和共性技術研發,推進工業互聯網技術應用,打造山東半島數字經濟新高地。
企業創新平臺體系方面,集中推進企業研發平臺“提質培優”。發揮國家芳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聚合物表面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研發平臺引領作用,支持省聚氨脂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省生物醫藥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向國家級創新中心升級,引導光電成像技術工程實驗室、顯示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省、市級研發平臺提質增效。
加快建設科技孵化平臺體系。支持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孵化器,鼓勵骨干企業、科研院所等建設眾創空間、中試基地等新型創新創業載體。在做優區內雙創服務平臺的同時,重點做強域外上海、深圳異地雙向孵化基地,新籌劃啟動2-3個異地孵化器。
加快建設國際科創平臺體系。爭取在日本建立離岸科創孵化基地,在俄羅斯、烏克蘭設立促進科研發展和經貿合作的國際平臺,在北美、德國分別建立離岸科創中心。
科技綜合服務平臺體系建設方面,加快推進睿創微納新型半導體研發制造、一諾電子半導體封裝材料研發測試等平臺建設,再布局3-5個公共服務平臺,新引進培育科技服務專營機構20家以上;鼓勵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金融中心,支持開展科信貸、信保貸等創新業務。(YMG全媒體記者 劉潔 通訊員 王聰 劉鎮秀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