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8日下午四點,安倍晉三舉行記者會,正式宣布辭去首相一職。
在記者發布會中,安倍晉三稱他在8月上旬確認潰瘍性大腸炎復發,為了避免個人健康狀況影響執政,決定辭職。此外,他表示,不會設置臨時代理首相,他將任職到選出下一任首相為止。

截至24日,安倍連續在任時間達2799天
為日本連續在任時間最長首相
安倍1954年出生于山口縣,2006年9月底出任日本首相。
2007年9月,安倍因支持率大降及因潰瘍性大腸炎引發的健康問題,宣布辭職。
2012年9月,他當選自民黨總裁,并帶領自民黨贏得當年12月的國會眾議院選舉,再次出任首相,并3次連任。去年11月,安倍成為日本歷史上累計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
而截至本月24日,安倍連續在任時間達到2799天,超過前首相佐藤榮作保持的2798天任期的紀錄,成為連續在任時間最長的日本首相。他的第三個自民黨總裁任期定于明年9月結束。
頻繁去醫院
安倍晉三的身體狀況引發外界猜測
8月上旬,一名自民黨議員表示:“首相的臉色令人非常擔心 ”。據日媒報道,雖然安倍一直在服藥,但這款藥如果長期服用的話,可能會有副作用。
8月13日,日本首相官邸的拍攝畫面顯示,安倍在走路過程中用手扶了一下墻壁,看起來像是在支撐身體。 此外,他在走路時左手在擺動,而右手幾乎不動,走路速度也很慢。

8月17日,安倍前往慶應大學附屬醫院進行體檢。他每年都要到該醫院進行兩次精密體檢,但這一次卻有點“蹊蹺”。因為他兩個月前剛在該醫院接受了定期體檢。 在日媒看來,這次體檢不僅時間不對,持續時間也長達7個半小時。
8月19日,安倍恢復處理公務,但他并未就癥狀作詳細說明。 8月24日,安倍再次前往醫院。首相官邸給出的解釋是,醫生上周曾囑咐一周后再來領檢查結果。
然而,這些說法并未平息外界的猜測。 日本電視臺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安倍頻繁入院與體檢無關,是有長期疾病。 富士電視臺更是報道,日本政府和自民黨內有聲音認為,如果安倍身體狀況不佳、需要專心治療一段時間,應該安排臨時代理人、代行首相職務。 不過,24日在醫院逗留了四個小時后,安倍強調,自己仍將堅持工作。

安倍辭職將給日本帶來怎樣的影響?
17日和24日,安倍兩次前往醫院,但是隨后都做出了將繼續堅持工作的表態。然而,28日他卻突然宣布辭職,對此有日媒猜測,其一是因為在野黨一直要求安倍晉三親自說明病情。其二是由于其在內政外交上面臨的諸多問題。
那么,安倍辭職將會給日本帶來多大的影響?
中國社科院日本所所長楊伯江表示,安倍執政期間,特別是第二次執政以來,在日本的內政外交,推動國家戰略轉型方面有很多重要舉措。他的下臺會對日本政壇造成一次重大震動。但總體來看,今后一段時期,日本的內政外交不會發生急速轉變。

楊伯江:目前,日本疫情較初期有惡化趨勢,加之日本經濟連續三個季度出現負增長,無論是誰接任安倍出任新首相,首先都要面對“疫情防控”和“經濟”這兩大難題。
誰會是繼任者?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認為,安倍任期未滿,現在宣布辭職決定,很有可能日本會提前選舉產生新首相。

楊希雨還指出,未來由誰接班安倍、是否會延續安倍穩定執政的模式、新政府是否會是安倍政府的延續等不確定性因素,將會影響今后日本內外形勢。
路透社曾于24日盤點有可能接任日本首相安倍的人選。財務大臣兼副首相麻生太郎、前防衛大臣石破茂、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之子小泉進次郎等都在其列。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