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目標
平臺建設:打造1個國際領先、10個國內知名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10個左右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電子商務和線上服務平臺。
場景應用:推動3000家以上企業智能化改造升級,選樹1000個“工業賦能”典型應用場景和200個“未來城市”場景。
企業培育:高技術企業突破4500家,新培育獨角獸企業5家、瞪羚企業50家、新經濟品牌產品和服務20個。
重點突破
圍繞工業互聯網、電子商務、線上服務、新金融服務四大領域,重點突破智能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供應鏈協同、專業電商、跨境電商、農村電商、新零售、無接觸配送、新型餐飲服務、新型住宿服務、在線醫療、線上教育、智慧出行、數字文娛、在線會議及展覽展示、創投風投、在線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等18類業態模式迭代發展。
8月28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由市發展改革委發布解讀《關于新經濟業態模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3年,培養形成一批具有國內影響力的新經濟業態模式,建設新經濟業態模式的場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區和生態創新區。
當前,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是大勢所趨,前所未有地顛覆現有生產生活方式,發力新經濟新業態是青島新舊動能轉換和城市能級提升的必然選擇,也是后疫情時代發展的現實需要。為此,《意見》提出三大發展目標,經過3年左右努力,爭取在平臺建設、場景應用、企業培育方面實現新突破。
其中,平臺建設方面,青島要打造1個國際領先、10個國內知名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10個左右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電子商務和線上服務平臺。場景應用方面,推動3000家以上企業智能化改造升級,選樹1000個“工業賦能”典型應用場景和200個“未來城市”場景。企業培育方面,高技術企業突破4500家,新培育獨角獸企業5家、瞪羚企業50家、新經濟品牌產品和服務20個。在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達到800支,管理規模突破1200億元。
發力新經濟,青島從突出市場邏輯、特色優勢、場景開放出發,經過對行業協會和領軍企業的深入調研,在《意見》中提出圍繞工業互聯網、電子商務、線上服務、新金融服務四大領域,重點突破智能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供應鏈協同、專業電商、跨境電商、農村電商、新零售、無接觸配送、新型餐飲服務、新型住宿服務、在線醫療、線上教育、智慧出行、數字文娛、在線會議及展覽展示、創投風投、在線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等18類業態模式迭代發展。
在這場新經濟的城市競速中,青島將實施新基建支撐、要素資源保障、企業主體壯大、應用場景拓展、發展環境優化五大行動,以38條政策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供自由生長的土壤。其中,包括對在青新注冊的互聯網總部企業給予最高40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等“真金白銀”的政策。
通過五大行動,青島將進一步厚植數字經濟催生出的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根基,培育更多新業態新模式市場主體;通過強化場景創新應用和建立供需有效對接機制,推廣新業態新模式應用,提供更多成長機會與空間,推動新經濟從概念走向實踐,轉換為發展動力;尊重企業家社會貢獻和社會地位,營造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形成新經濟業態模式發展良好生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