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8日訊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董家口經濟區圍繞全市“項目落地年”和新區“攻堅突破年”要求,以全區黨建工作暨項目攻堅突破動員大會精神為指引,完善要素保障、提升服務水平,全力以赴抓項目促發展。
在西海岸新區董家口經濟區,海灣化學二期項目正開足馬力加速生 產,很快,這批來自江蘇的訂單就將發出。隨著二期項目全部投產,海灣化學氯乙烯、聚氯乙烯均實現年產80萬噸的能力,其中乙烯法聚氯乙烯產能穩居國內第一。
青島海灣化學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長王莊說:“開車時間恰逢其時,正好趕上市場形勢比較好,在開之前,聚氯乙烯價格在6000元/噸—6500元/噸左右,開車投產之后,均價達到了9500元/噸,甚至過萬,而且產能翻了番。”
海灣化學二期于2020年底正式投產,但在投產前卻差點因為電力供應問題而導致延期。原來,作為一家大型高端化工企業,海灣化學擁有巨大體量的化工裝置和設備,現有的用電配套能力已經不能滿足二期投產后新增的用電量需求。
董家口經濟區管委經濟發展部副部長李建濤表示:“海灣化學是一個危化品企業,電力配套要求是雙電源供電,目前,三回的進線電源全都出自董家口變電站,從設計上來說,這是不符合安全規范的,二期項目這一處電源必須從南側的貢口站出現進入廠區,這樣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雙電源供電,才能滿足工藝安全性要求。”
按照供電部門批復的接入方案,海灣化學第四回路電源從貢口變電站出線,經已建成的電纜隧道穿越橫河進入海灣化學廠區。對于董家口管委來說,最經濟、最簡便的建設方案就是,線路穿越橫河后直接頂管進入海灣化學廠區,這樣既能節省電纜和工程投資,又能減少綠化帶占用補償,但這個路徑方案就需要企業重新調整廠區內的管線布局,增加更大的投資建設費用,甚至會增加一定的安全風險。
董家口經濟區管委經濟發展部副部長丁星介紹:“我們管委第一時間協調了開發公司,協調了供電公司,四方多輪協商,四方商量之后,確定這個方案,線路走董家口發展集團已經建好的(電纜)隧道就可以了。”
為了加速海灣化學二期投產,董家口經濟區管委協調依托平臺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在80天就完成7.6公里的線路建設,并在二期項目按期試車之前實現送電。
李建濤介紹:“我們也考慮到了企業的負擔,也根據廠區內現有的廠區內設計布局情況,綜合考慮,最后定下來方案,都是由我們來建設。”
今年一季度,海灣化學預計實現產值26.5億元,同比增長37.%。
青島海灣化學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長 王莊:“二期項目投產后,產值的話,今年就能達到100億,對當地經濟、稅收都有較大的拉動。”
在董家口經濟區,“保姆式”服務已經延伸到每一個企業、每一個項目,通過“首問負責”“一窗聯辦”“一網通辦”“提前介入、模擬審批”以及承辦、代辦、協辦、催辦“4+4”的服務模式,經濟區為企業和項目打造了一流的營商環境。
董家口經濟區管委副主任 楊廣圣:“這是個常態化的,從(項目)開始建設,到投產運營,安全、銷售都有專人服務,我們能辦的,都要給企業辦,不能辦的需要協調區市的,我們就做好協調保障工作。“今年的產值預計能達到400億左右,比去年能增加30%左右。”(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