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02枚黨建主題的郵票制作成冊,記錄著中國共產黨建黨以來每個階段所經歷的故事。”家住市北區的集郵愛好者田寶明將自己制作的“紅色足跡”捧在手里,通過一枚枚郵票講述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歲月。
每張小小的郵票,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今年81歲的田寶明,是市北區四方街道上四方社區的居民,也是親朋好友口中的“郵票收藏大王”。近30年的時間里,田寶明收藏了各式各樣的郵票4萬多枚。這其中,有402枚黨建主題的郵票被他制作成兩本集郵冊,于方寸間記錄黨史,展示著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
402枚黨建郵票制作成冊
在田寶明的書櫥上,整齊地排列著一本本集郵冊,其中兩本“紅色足跡”集郵冊,是他剛完成不久的作品。“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你看看,這是建黨90周年時的紀念郵票,多珍貴。”田寶明翻閱著集郵冊愛不釋手。記者打開“紅色足跡”集郵冊,在首頁,便能看到瑞金、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等革命根據地的郵票,一條紅色的線路圖將各地郵票串聯在了一起。
田寶明將收藏的黨建主題郵票制成冊。
“這些黨建題材的郵票都是平日收集的,一共402枚。半年前,我便開始翻閱黨史,查詢中國郵票目錄等書籍,對收藏的每張郵票進行了注解,這兩本郵冊中光注解文字就有上萬字。”田寶明告訴記者,雖然他不是黨員,但他想發揮自己的愛好,用郵票記錄下中國共產黨百年的歷史變遷及豐功偉績,以普通老百姓的視角表達對黨的熱愛。
50年前書包被偷放棄集郵
田寶明的集郵故事,還得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說起。“我的父親是一名郵遞員,我從小耳濡目染,對郵票很感興趣。”田寶明說,學生時期,他便踏上了郵票收藏之路。“當時收藏的第一枚郵票,叫‘政協紀1’,一套四枚,是為了紀念‘慶祝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而發行的。”田寶明告訴記者,從那時開始,他或是從親朋那里獲取,或是用零花錢買,一年多的時間就收集了400多張郵票。
然而,一場突發事件,卻讓田寶明迎來了“晴天霹靂”。“1960年,有一天我騎車出門,將所有郵票都裝在書包里。路過一家小鋪時,我把書包掛在了自行車把上便下去買東西,買完東西回來書包卻不見了。”田寶明告訴記者,當時他放聲大哭、心痛不已。這次巨大打擊,讓田寶明決定,以后不再集郵了。
外孫女一句話幫他重拾愛好
1994年,田寶明的外孫女上了小學。有一天,學校老師講到:“每個同學都需要培養一點個人愛好”。“外孫女當天放學回家問我,應該培養什么愛好呢?我和她思來想去,又想到了集郵。”田寶明回憶道,當時為了幫助外孫女培養興趣愛好,他決定將集郵這件事重新拾起來,給外孫女做個表率。“重拾老愛好,我是又激動又有壓力,畢竟有30多年的空檔期。跟著外孫女學習、查詢了一段時間,我又開始買郵票了,而且復出后買的第一組郵票就意義非凡。”田寶明告訴記者,1994年,他問老伴要了1300元人民幣,買了聯合國發行的國旗郵票,這組郵票包含著184個國家的國旗,彌足珍貴。而1300元,正好約是他一年的工資收入。
“我很感謝外孫女,是她幫我一起做了這么重要的決定。從那年開始,我每年過年都給外孫們買集郵冊。”過春節,其他家庭的小朋友都會收到壓歲錢,而在田寶明家里,他的三個外孫都會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集郵冊。這份特殊的禮物已經堅持送了30多年,現在幾個孩子早已長大成人,可田寶明的這個習慣還一直延續至今。
4萬多枚郵票40多個集郵冊
從1994年重新開始收集郵票,田寶明用近30年的時間收集了4萬多枚郵票,被親朋好友與圈內愛好者稱為“郵票收藏大王”。
在田寶明的家里,記者發現黨建題材的郵票只是他“郵票王國”中的冰山一角。這4萬多枚郵票中有奧運會主題的、有動物生肖主題的、有風景園林主題的、有植物花卉主題的,田寶明都將它們梳理成了集郵冊。“我收集郵票的范圍很廣泛,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關于國粹的,光門類就有36個,我將它們整理成40多個集郵冊。”田寶明走到書櫥前,架子上滿滿的都是集郵冊,不管說起哪個門類,他都能馬上找到郵冊所在的位置。
此外,田寶明還收藏大量的信封和明信片,其中有很多官方紀念首日封都是他寶貴的收藏品。
每月至少去一次文化市場
田寶明告訴記者,他獲取郵票的方式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去文化市場“淘寶”,一個是通過郵票雜志及書刊,聯系郵票商購買。“退休以后,我幾乎每個月都去好幾次文化市場,看看有什么值得收藏的郵票。即使這幾年歲數大了,腿腳有些不利索,我每個月也至少會去一次文化市場。”田寶明告訴記者,有時候在郵票雜志和書刊上看到值得收藏的郵票,會先去文化市場里轉幾圈,如果長期沒有這類郵票,他便會聯系外地的郵票商,讓他們寄送。“很多郵票商都成了我的郵友,有廣州的,有北京的,我經常會找他們交流、購買郵票。”田寶明告訴記者,熟悉的郵票商也經常會為他這位“忠實粉”留出一些珍貴的郵票。
田寶明還會在旅行的過程中收集郵票。“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時,我一般會直奔這座城市賣郵票的地方。”田寶明說,親朋好友知道他愛集郵,只要去外地旅游,都會給他帶回當地郵票。家人們的支持,也讓他的“集郵事業”越做越大。
/ 對話 /
所有郵票都是“非賣品”
記者:你購買郵票大約花了多少錢?有沒有估算過這些郵票現在的價值?
田寶明:由于時間跨度太長,花的錢都沒法計算了。在我現在收藏的郵票中,有的郵票已經單張上萬元,有的單張還是幾毛幾分錢,其實對我來說,每張都是珍貴的寶藏,是我的非賣品。
記者:整理完“紅色足跡”后,下一步還會整理哪類郵票,將它們制作成冊?
田寶明:“紅色足跡”郵冊整理完后,我現在正在整理收集兩份資料,一份是2027年建軍100周年的解放軍郵票,另一份是中國的世界遺產郵票。這些都需要從不同的城市來收集,有些甚至要從國外收集,要把這些郵票組織起來,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收集它們的過程,也是充滿樂趣的。(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博文)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