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13日訊 4月12日,青島云路先進材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青島云路”)申請科創板上市獲受理,國泰君安為其保薦機構,擬募資8億元。這是青島今年第二家IPO獲受理的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云路曾于2019年3月進行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為中信建投,最初擬上市板塊為上交所主板,2019年12月底終止輔導。2020年8月5日,青島云路再次在青島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登記,更換券商轉戰科創板,最終順利獲得受理。
“硬科技”突出
地處即墨區藍村鎮的青島云路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年輕企業,由云路有限整體變更設立而來,注冊資本9000萬元,去年曾入圍2020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
作為一家專注于先進磁性金屬材料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青島云路已形成非晶合金、納米晶合金、磁性粉末三大材料及其制品系列,包括非晶合金薄帶及鐵心、納米晶超薄帶、霧化和破碎粉末及磁粉芯等產品,廣泛應用在電力配送、新能源汽車、新基建、軌道交通、消費電子、家電等領域。
沖擊科創板,青島云路憑借的是其“硬科技”屬性。以非晶技術為例,曾長期被美國、日本等國壟斷,青島云路經過攻堅克難、自主研發,完全實現了非晶材料的進口替代,至今非晶產量和銷量已居全球首位,成為非晶合金材料行業的龍頭企業。
此外,招股書還披露,公司已突破厚度14μm納米晶帶材的批量生產技術,已具備12-14μm厚度的樣品生產能力,同時正在研發10-12μm的納米晶超級薄帶樣品,將有助于解決我國在關鍵材料技術上的“卡脖子”難題。這種超薄納米晶在粒子加速器領域可以為離子加速能量創造必要的磁場環境,14μm及以下超高技術要求的納米晶產品被國外限制出口。
專利和科研方面,青島云路擁有154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95項、實用新型專利59項,還承擔了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中央投資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項目、山東省自主創新專項、青島市科技計劃自主創新重點專項、中國航發創新基金項目、中航工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青島云路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7.35億元、6.99億元和7.15億元。在營收呈現波動的同時,青島云路毛利率呈現上升趨勢,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4.01%、26.88%和30.31%,青島云路在招股書中歸結于受人民幣匯率波動、海外銷售占比提高、納米晶超薄帶等新產品推出等因素影響。
背靠中國航發
從股權結構來看,青島云路背靠央企,沒有戰略投資者進入。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發)通過全資子公司中國航發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航發資產)持有青島云路38%股份,為青島云路的實際控制人。而中國航發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由國務院國資委(持股70.00%)、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總資產超過千億元。
青島云路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曉雨持股27.76%,為公司第二大股東。1970年出生的李曉雨是高級工程師,擁有清華大學本科學歷和比利時聯合商學院博士學歷,曾獲得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等榮譽獎項。
副董事長郭克云持股比例27.70%,曾歷任城陽鎮南疃村黨支部副書記,青島成富工藝品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云路電氣董事長、黨支部書記,云路新能源副董事長、黨支部書記等職務。
青島多邦股權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作為員工持股平臺,持股比例為5%。
行業競爭加劇
根據BCC Research研究報告,2019年全球軟磁材料行業市場空間達到514億美元。汽車電子、消費類電子、環保能源領域發展進一步推動市場對高性能軟磁材料的需求。
青島云路與主要競爭對手安泰科技、兆晶科技、日立金屬等廠家,此前都有過交鋒。
2017年10月,日立金屬及其美國子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交了非晶帶材商業秘密337調查,指控包括公司在內的多家企業對美國出口或在美國銷售的非晶帶材產品侵犯其商業秘密。青島云路積極開展應訴工作,多方位、多層面證明公司的技術體系來自于獨立研發和創新,最終獲得完勝,申請人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無條件撤訴。
不過,青島云路在招股書中披露:商務部對日本和美國進口非晶合金薄帶征收反傾銷稅的實施期限將于2021年11月到期,公司在國內市場面臨來自于日立金屬的直接競爭將可能加劇。如果公司不能持續進行技術升級和產品創新,有效應對客戶需求的變化,則公司產品價格、毛利率及市場占有率可能受到不利影響,導致公司經營業績下滑。
對此,青島云路的競爭策略是開拓非晶材料以外的新市場、新業務,向材料制品深加工領域延伸,致力于成為圍繞先進磁性金屬材料的研發、生產和應用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從此次擬募資用途也可以看出青島云路的下一步方向,募得資金將投向高性能超薄納米晶帶材及其器件產業化項目、高品質合金粉末制品產業化項目、萬噸級新一代高性能高可靠非晶合金閉口立體卷產業化項目等,實現產品快速升級迭代,進一步鞏固在行業內的技術引領地位。(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