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起跳,腳抬高一點……今年體育中考作為青島市中考中的“先行部隊”,將于19日正式拉開大幕。第一年實行體育賦分新標準,牽動著無數考生與家長的心。近日,記者在青島多處運動場所發現,跑道上、沙坑邊、單杠前,格外熱鬧。為備戰中考體育考試,家長們紛紛加入“陪練”隊伍,還有的家長給孩子報了體育家教班。體育考試倒計時,家長和體育家教忙得不亦樂乎。
探訪1
體育家教走俏 周末全天加班
隨著中考體育考試的臨近,專業的體育家教也開始走俏,他們不教授文化課知識,而是針對性地陪學生練習長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近日,早報記者在天泰體育場附近看到不少家長正陪著孩子為中考體育緊急沖刺。“體育家教手把手訓練,5次能提高10分。”幾名家長告訴記者,自己也是通過身邊的家長聯系到體育家教,為的就是幫孩子給體育中考最后沖刺。
“我們孩子對運動一直不感興趣,平常活動得比較少,所以得找個老師給補補課。”一名陪練家長告訴記者,家長對體育中考的重視,讓體育家教在這一段時間里很搶手。“上個月最忙的時候,一個周要上七八節課,周末更是全天加班,手上僅一對一的孩子有十多個。”一名體育家教告訴記者。

體育家教在給學生規范考試動作。
據了解,體育家教分大課、小課和一對一課程。大課一般是一群學生一起上,數量在10名左右,收費標準為70元左右/人;小課是1-2名學生上課,每名孩子收費在120元左右;一對一“私教”上課,收費標準要200元。“每種課程都是1小時,每周上兩三節。”林澤豪是青島一家體育運動培訓機構的教練,他告訴記者,從3月份開始,就陸續有家長開始給孩子報名體育家教,針對孩子選擇的考試項目,體育家教會規范培養學生的應試心態和動作標準。“目前來看,大部分孩子的長跑體能比較欠缺,其次是男生的引體向上、女生的立定跳遠,球類項目的動作規范,這幾類是最普遍的問題。”他介紹,近段時間參加突擊培訓的大多為初三應屆畢業生,培訓項目則清一色為考試項目,選擇周末進行教學。
眾所周知,體育成績很難在短期提升,憑借考前突擊訓練幾次就能見效?對此,林澤豪表示:“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板,體育家教做的是穩定學生擅長的項目,讓學生在擅長的項目上有足夠的自信。著力補短板,爭取在最快時間內拿分。”但林澤豪也表示,并不是每名學生都行,還是要因人而異。
探訪2
學校實戰訓練 甚至開起“小灶”
“由于疫情影響,本應在去年實行的《進一步規范青島市初中體育與健康學業水平考試過程性評價有關事宜的通知》,也就是體育在中考成績中賦分比例調整,延期到了今年實行,體育總分60分,其中過程評價30分、目標效果測試30分。過程評價分為運動參與(9分)、體質監測(9分)、運動技能(12分)。”青島39中初中部分管體育工作學生處主任于大海表示。
昨天,記者在39中學操場上看到,不少學生正趁著午餐結束的時間在操場上練習排球、籃球、足球、立定跳遠等考試項目。“今年是體育賦分改革的第一年,學校正著力開展實戰訓練。”于大海表示,由于疫情原因,去年的體育中考暫停一年。而今年體育中考在延續電子測試的基礎上,對考生的動作標準監控更加嚴格。為此在考試進入倒計時階段,學校租用一批與體考相同的電子設備,為學生提前模擬中考體育測試現場。

教練指導學生熟練體育中考測試設備。
“上周四,我們進行了第一次體育模擬考試,模擬成績給體育老師在接下來的針對性指導提供參考。”于大海告訴記者,在必考項目長跑中,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想拿高分不容易,平均能夠達到合格標準。而球類項目體現的問題最為突出:“籃球、排球、足球,考生三選一進行考試。學生選擇排球的最多,因為排球只要墊球動作標準最容易拿高分。足球選的最少,因為腳下運動最難得分。”據了解,由于目前學校運動場地和課程安排的原因,足球相對排球和籃球,鍛煉時間更少,又是腳上運動,不比手上運動更容易操控,因此備考生選擇的最少。也正因為如此,考生容易放松籃球和排球的動作標準。于大海提醒:“中考體育所用的電子感應測試設備要求考生動作必須高精準度,學生必須達到高度和幅度讓電子桿感應到才算計分。如果考生不知情,沒有聽到儀器的確認聲,只是一味地做動作,最后卻不達標,慌亂下的狀態會極大影響整個考試。”
據了解,市內多所重點中學都加強了體育訓練力度,有的學校每天下午組織畢業班學生參加體能訓練,時間大概為30至40分鐘。記者還從其他中學了解到,初三年級的體育課上,會針對三大項目進行強化訓練,初一、初二的體育老師也加入到訓練隊伍中,保證每個班級訓練達標。部分體質較差的學生,體育老師會單獨進行指導。而且針對每個學校都存在的“小胖墩”學生,需要加強訓練。

初三學生模擬體育中考測試。
探訪3
家長化身陪練 每天督促訓練
為了應考,不少家長在家里給孩子當起了陪練。市民張先生的兒子就讀于育才中學初三年級,3月初他制訂了一個訓練計劃,每天下班回家陪孩子體育訓練。“在離床頭10多公分處放一堆書,腳抵書本,坐在床上彎腰,雙手盡力向床頭靠近。”但是由于兒子以前沒接受過韌帶訓練,每次“拉練”都會哇哇叫。
張先生告訴記者,訓練剛開始階段“手段”比較溫和,練習坐位體前屈時只是從背部使勁,按照8個8拍的節奏往前推,后來他干脆坐在兒子背上,使上半身盡量下壓,與腿部接觸。10公分、12公分、13公分……按照張先生的規劃,一周的訓練后,兒子的成績從12公分進步到了14公分,但是離達標還有一段距離。“他自己也知道弱項在哪里,所以訓練時也沒有反抗,反而很自覺。”張先生說,其實自己心里也心疼,但是為了通過考試,只好忍痛堅持。
市民吳女士從這個學期開始每天陪上初三的女兒做運動,她每天晚上都要盯著女兒做仰臥起坐。練習一段時間后,成績已經明顯有了提高。“她一開始仰臥起坐也就做10個,現在提高到35個了,孩子還是需要家長的陪伴和督促的。”吳女士說,有時候孩子堅持不下去了,家長給她鼓鼓勁,或許又能多做一次兩次。
建議
長跑避免高強度訓練
保持“球感”很重要
臨陣磨槍,不亮也光。對于考前突擊訓練,多所中學的體育老師認為肯定會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如果超強度加強訓練,反而容易造成肌肉、韌帶拉傷,從而影響體育考試的發揮。尤其是長跑項目,主要考查學生的有氧耐力,高強度訓練容易導致學生體能無法有效跟上,短期的訓練效果不會太好,要保證每天平均用力。
此外,在球類項目上,保證考生的“球感”很重要,避免考生對手中的球有陌生感,時刻保持熟悉。此外,家長群體中興起的“陪練”風,加強家中的輔助練習,對孩子保持輕松應考心態有很好的幫助,能讓學生達到穩中進步的效果。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鐘尚蕾)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