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農在果園精心打理果樹。
四月的萊陽,春光正好。在萊陽梨核心產區的照旺莊鎮,一眼望不盡的上萬畝梨園,如雪的梨花綻滿枝頭,讓這片梨海泛起蓬勃生機。
近段時間,2021年煙臺市政府報告中提到的“萊陽梨產業高質量發展”成了這里熱門話題,無論是煙臺市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萊陽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2021—2025年)》,還是萊陽市確定的“提品質、保品牌、擴規模”的總體規劃,都明確了一個目標:“擦亮‘萊陽梨’這塊金字招牌,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記者日前走進“梨鄉”,在獨特的油沙地中感受正在發生的新變化。
四方聚力塑品牌
一大早,照旺莊鎮蘆兒港村村民王慶華就在自家梨園里給梨樹授粉,腳下的油沙地如同踩在海邊的沙灘上。“專家經常會來梨園提供技術指導,現在我管理果園的水平大幅提高。”看著滿樹的梨花,王慶華欣喜地告訴記者,專業合作社的幫助以及給予梨農的眾多利好,讓他對未來發展充滿希望。自從加入了鎮上牽頭成立的梨鄉梨源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王慶華打理梨樹變得更加上心,他最清楚收獲的喜悅背后,是梨農一年精心呵護的辛勞。“既然簽了合同,那咱就得保證品質,否則聯合社不收,也賣不上價。”
王慶華念叨的專家,來自萊陽梨產業振興專家工作站。這個站就建立在萊陽梨主產區照旺莊鎮,受村民們自發的邀請,由煙臺市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林建材帶隊的十幾名專家組成的“豪華陣容”,成為了梨農們的技術顧問。
“如今國內整個果業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不留余地地追求產量忽略品質,只會走進死胡同。”這天上午,專家工作站里正在舉行一場農技交流會,煙臺市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體系建設科科長李文武的話,引起了在座梨農們的共鳴,大家一致認為,只有好品質才能維護好口碑,今后土壤改良和環境優化勢在必行。
與此同時,位于萬第鎮小院村村南的洞藏酒窖中,正在進行著一場特殊的品酒會,裕潤酒業董事長趙煥志端著酒杯給游客們介紹著自家的產品:“這是萊陽梨燒,一種用萊陽梨釀造的酒,我們有自己的示范梨園,去年釀酒用了2000噸……”作為多年來致力于萊陽梨產業拓展的企業家,趙煥志一直認為,只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才能做大做強。“只賣梨,一斤不過兩三元,通過精深加工,收入至少翻幾倍。圍繞‘梨’字做好服務旅游業,收入更加打著滾往上翻。”
“推動萊陽梨高質量發展,要堅持項目化運作、標準化管理、品牌化運營、產業化發展,進一步放大品牌效應,帶動梨農增收致富。”煙臺市萊陽梨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萊陽市市長李冬如是說。同日,他正帶領萊陽市相關部門、鎮街負責人與魯商鄉村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就中國梨鄉田園綜合體項目合作細節進行最后的洽談。雙方就拉長萊陽梨產業鏈、綜合體項目規劃等內容進行充分討論,對合作達成一致意見。
以上,是萊陽一天內發生的事情。不難看出,眼下在這片因“梨”而聞名于世的土地上,自上而下的規劃布局與自下而上的市場驅動并駕齊驅,各方力量匯聚,交織成一場轟轟烈烈的“萊陽梨”品牌復興行動。
品牌價值潛力巨大
400多年悠久的栽培歷史、五龍河流域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煙臺蘋果萊陽梨”的家喻戶曉,還有“農業部優質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山東省第一個水果證明商標”等一系列的榮譽……
關于“萊陽梨”的品牌價值自是不必贅述,但在一些專家眼中,萊陽梨目前的發展狀況和它的名氣是不相符的。“萊陽梨的種植模式比較松散,過去梨農們各干各的,只能跟著市場隨波逐流。” 萊陽市農業農村局宮玉東曾經在果樹站工作,他直言,過去一些年萊陽梨在種植上和全國很多水果一樣,跟著市場走了一段彎路。“只要外觀好看、個頭大,就能賣上價格,至于味道就不那么重要了。梨販為搶市場提前半個月收梨,即便沒有熟透梨農們也不得不提前采摘,梨在運輸中成熟自然會影響口感,進而有損口碑。”
從2010年開始,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每年發布“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萊陽梨”品牌一直上榜。從最初的3.69億元,到2016年的5.65億元,再到最新2020年的8.43億元,“萊陽梨”品牌價值一直穩步增長。但同時要看到的是,榜單中,“庫爾勒香梨”“蒲城酥梨”等梨類果品的影響力和品牌價值都在裂變式增長,雖然在種植面積等方面存在差距,不能簡單地橫向對比,但仍能看到萊陽梨在市場價值上的巨大潛力。
三產融合未來可期
那么,萊陽梨未來該怎么走?
“到2025年,全市萊陽梨種植面積達到8萬畝,建設優質無病毒苗木繁育基地,建設萊陽梨標準示范園10個、5000畝,完成2萬畝老劣梨園改造升級,進一步提升萊陽梨精深加工能力,力爭產業鏈產值達到20億元。”這是《關于加快推進萊陽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明確的未來五年目標。
高質量發展,正是不斷破題、解題的過程。在實際推進中,萊陽市思路清晰——
第一產業的“一體化管理”。截至2020年底,萊陽市共有梨園6.2萬畝,產量13.15萬噸,產值7.65億元。目前,萊陽市建立了山東蘋果·果業產業技術研究院萊陽梨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等三大專家技術平臺,共同為生產健康高品質萊陽梨提供科技支撐,今年計劃發展新梨園1600畝,打造現代標準化示范園3個。此外,政府牽頭聯合11個核心產區村莊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成立聯合社,通過規范化管理保證梨果品質,引導梨農誠信經營,杜絕早采早購、不以次充好、不低價競爭。同時,與梨農簽訂保底價收購協議,為梨農兜底,提高積極性。
第二產業的“產業化發展”。目前萊陽市建有萊陽梨冷藏庫97座,貯藏能力達到11.83萬噸。山東一品堂實業有限公司、梨潤堂等20多家萊陽梨加工企業組團發力,每年加工能力2.5萬噸,生產梨汁、糖漿、梨酒、梨膏、果脯等產品,推進萊陽梨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轉變。未來將進一步突出特色、統籌資源、聚集效應,以產業工業園模式吸引國內更多的龍頭企業、農業科研機構、物流企業參與其中。
第三產業則開啟了“項目化運作”。成功引進魯商、新農創等大企業,正在推進的魯商田園綜合體、新農創萬畝萊陽梨高效農業示范園項目,都是三產融合的大手筆。“要以系統思維來謀劃全域景區化,形成一產為核心、二產為輔助、三產為亮點,適度開發,統籌互促。”魯商鄉村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萊陽項目負責人王運詳告訴記者,項目初步規劃中,重點建設范圍幾乎涵蓋整個五龍河流域的萊陽梨核心產區,面積達12540畝,以中國輕度假旅游目的地、萊陽梨高質量融合產業聚集地為目標,打造可運營、可持續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與此同時,以“一心、兩帶、四區”為總體布局,占地9480畝的萊陽梨高效農業示范園項目,著力打造集育苗、研發、種植、倉儲、加工、銷售、文旅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
“近期正在成立煙臺市梨產業協會,規范‘萊陽梨’品牌管理,通過組織萊陽梨銷售主體參加全國展會、舉辦萊陽梨文化節等節慶活動,進一步擴大萊陽梨知名度。”萊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梁雷說,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擦亮“萊陽梨”品牌的行動中,目標清晰信心十足,“這份動力來自鄉村振興的干勁兒,也源自于梨鄉人內心深處對建設美好家鄉的愿景”。(YMG全媒體記者 邵壯 通訊員 李夢 王海濤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