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個平凡人,都值得被看見。青島早報聯合觀海新聞、掌上青島,全新開啟《你好,追夢人》系列主題街拍,用鏡頭捕捉身邊的溫暖時刻,用照片定格每一個充滿煙火氣的瞬間,用文字講述每一個平凡人的溫馨故事,并將照片現場打印送給圖片里的TA。
夢想還在,追夢的腳步不停。跟隨記者的鏡頭和文字,讀者們了解了不同人的 “夢”,他們的故事精彩紛呈,夢想對于他們的意義也都各不相同,或許是執著于一個理想,或許是腳踏實地堅持工作,更或許是努力做好一件事,不管如何,每個堅持夢想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今天,記者的鏡頭來到了一家特價小書店,書店面積不大,但卻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甚至是上個世紀印刷版本的書都有,相信這里一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你好,剛才你跟顧客聊天的時候給你拍了張照片,打印出來送給你! ”“謝謝,太感謝了!我很喜歡。 ”我們書店的老板馬振奎說。

當過老師擺過地攤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昌樂路的我們書店,老板馬振奎正在跟顧客聊天,“先拿這幾本吧,下次你進新書了我再來。”“好嘞,慢走。”馬振奎告訴記者,這位顧客是店里的常客,每次來都要帶幾本書走。
記者注意到,在收銀臺的位置有一個牌子寫著“顧客預留”,“這是專門為顧客準備的,有時候他們想買書卻沒帶夠錢,或者有哪本書到店了,他們沒來得及取,就先放在這個架子上,等他們什么時候來再帶走。 ”馬振奎說道。
“我今年46歲了,是個地地道道的青島人,你可以叫我‘馬一’。因為我的名字拗口,所以給自己起了個簡單的筆名,久而久之大家都這么叫我,也就不在乎我的本名叫什么了。要說起我的經歷,那可有故事了!我大學在青島大學讀師范,1998年畢業后就在青島一所職業高中當語文老師,2003年,我決定辭職去北京,到北師大讀古典文獻學的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后,又在北京一家出版公司當起了編輯。我一直都喜歡看書,也喜歡淘書,那時候,一有空我就會去北京的大小書店亂逛,什么書都看,什么書都買,機緣巧合下,認識了我的合伙人‘馬胡子’,從那時候我就開始了擺攤賣書的生涯。 ”馬振奎說,一直到2008年,他才回到了青島,一起同行的還有合伙人 “馬胡子”。
2008年,回到青島后的馬振奎,跟合伙人一拍即合,在昌樂路開起了這家文史社科特價書店——我們書店,“很多店都賣新書,或者轉型做咖啡書吧,我們做了這其中的互補,賣特價書,這十幾年攢下了很多老顧客,賺不賺錢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得暢快。 ”馬振奎說。
書店回頭客多故事多
紙質書店一批又一批地倒下,為什么一直都在堅持?馬振奎說,他并不認為這是在“堅持”,而是一種“隨遇而安”。 “這家店開了13年了,十幾年有非常多的回頭客,有的還成了我們的‘店主’,其實就是‘義工’,幫我們免費看店,店里大門有四把鑰匙,分在了四個回頭客手里,有時我有事不能開門,他們誰有空就過來開門看店,非常隨性。 ”
馬振奎告訴記者,店里的回頭客非常多,跟他們之間也發生了很多故事。 “我們店里有個顧客,每隔1-2個月就會來一次,來的時候帶一個小推車,花上半天時間挑書,挑60-70本書,然后打包用小推車拉走;還有位老人,今年70多歲了,住在李滄,但是每個月都會來一次,在我家買了十幾年書,即使在別的地方看到了好書,他也是記下來,到我這來買,如果我們店里沒有,他就開書單,讓我幫他訂貨。 ”
馬振奎說:“前幾年,有個回頭客,說家里書太多,問我能不能收了他的書,我到他家之后發現,四成的書都是從我這里買走的,不過我還是把它們收回來了。我有時跟顧客們開玩笑說,我現在的夢想,就是把我前十年賣給大家的書,再用十年時間收回來,然后再賣出去。 ”
“其實這十幾年時間,讓我學會了 ‘慢下來’,做什么事情都不再急躁,而且以前我對書有種執念,看到好書就會買,在北京那會攢了2000多本書,現在家里也有1000多本,不過現在我更多的是有目標地看書,只看自己感興趣的,少了一些執念,多了一些隨遇而安,這種隨遇而安跟我太太的支持也分不開,她總說我過得開心就好。”馬振奎說,他現在的夢想就是一直把這家店開下去,認識更多有趣的人,積累更多有趣的故事。

掃碼觀看追夢人視頻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