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煙臺市將聚焦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三條主線”,實施“十大行動”。
“十四五”時期,煙臺市科技創新工作將圍繞“一五三六”重點任務,聚焦自主創新能力,培育戰略科技力量,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8%以上。
記者從15日上午召開的“展望‘十四五’”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四五”時期,煙臺市將聚焦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三條主線”,實施“十大行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奮力譜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煙臺新篇章。
讓農業成為高收益的產業
“十四五”時期,煙臺市將聚焦“農業高質高效”,堅定不移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標準農業、設施農業、智慧農業、融合農業、精品農業,探索構建區域公用品牌引領、企業產品品牌支撐的品牌產業協同發展模式,切實穩定糧食生產,不斷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高收益的產業。
民以食為天。圍繞糧食穩產豐產,煙臺市將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積極建設高標準農田,集成推廣綠色高質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篩選推廣一批高產、優質、多抗的糧食新品種,促進品種更新換代。到“十四五”末,糧食產能進一步提升,總產量穩定在170萬噸以上。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圍繞種子攻堅,煙臺市將編制現代種業發展規劃,放大小麥、玉米、蘋果、大櫻桃、畜禽、水產等種子種苗產業優勢,開展種業“卡脖子”技術攻關,進一步提升煙臺種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著力打造中國北方種業硅谷。圍繞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加快培育優質專用突破性農業新品種、新品系,培育壯大“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到“十四五”末,育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新品種10個以上。
煙臺市將深入實施蘋果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到2022年完成120萬畝老齡果園改造,創建“市縣鎮村”四級示范園,建設數字果園。加快推動萊陽梨高質量發展,實施好脫毒苗木繁育、老劣梨園品質改造、高標準示范園建設、品牌提升“四項工程”,開展精準招商,啟動建設中國梨鄉田園綜合體。
全面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十四五”時期,聚焦“鄉村宜居宜業”,煙臺市將全面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全域差異化推進美麗鄉村創建,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強人才隊伍,全面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和條件,繪就新時代膠東美麗鄉村新畫卷。
煙臺市將分類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將全市村莊劃分為一類樣板示范村、二類達標提升村、三類重點攻堅村,2021年將推動部分二類村晉級一類村,全市美麗鄉村示范村覆蓋率達到40%,有序推動三類村晉級二類村,到2023年底基本消除三類村。堅持集中連線、成方連片,突出特色、示范引領,年內創建41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建成14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片和105個樣板村,帶動各區市儲備建設一批美麗鄉村示范帶、精品村。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時期,煙臺將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統籌做好水、電、路、氣、通訊、物流等一體化建設管護,加快補齊鄉村基礎設施短板,年內新改造農村公路500公里,基本實現農村規模化供水全覆蓋。
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煙臺市將加快布局農村5G、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推進智慧農業、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慧電網、智慧物流建設,實現新一代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發展深度融合。加快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推動“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發展,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在91%以上。
讓農民生活富裕又富足
煙臺市將統籌抓好農村物質與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煙臺將實施富民增收行動,未來5年過渡期內,嚴格落實脫貧人口“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的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實現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煙臺市還將加快家庭農場培育、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積極穩妥推動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建立完善各類生產經營主體、服務主體與小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持續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到2025年,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1.7萬家。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推廣新型職業農民職稱制度,著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2021年培育高素質農民5000人以上。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持續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YMG全媒體記者 苗春雷 慕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