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16日訊 嶗山區進一步鞏固“十三五”期間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大氣污染防治向精細化管理轉變,推進“四三二一”工作布局,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第一季度,嶗山區空氣質量狀況進入全省十佳縣(市區),在全省159個縣市區中排名第9位,在我市各區市中排名第一位,細顆粒物指標在各區市中排名第一位,可吸入顆粒物指標在各區市中排名第二位。到底是怎么做到了呢?
四治聯動推進精準治理格局

嶗山區在治住散煤、控住揚塵、管住餐飲、科技治污等方面強化監管,精準施策。
推進散煤清潔化治理。在嶗山區未集中供熱和不具備清潔取暖實施條件的區域,推廣使用“清潔煤炭+節能環保爐具”的模式,用優質無煙煤、清潔型煤、蘭炭等清潔煤炭替代高污染民用散煤;深入街道社區開展散煤摸底調查,以摸清散煤用戶底數,有效推進散煤治理工作的開展。
加強揚塵污染治理。組織各相關部門及街道對轄區內拆除工地、工業企業堆場、建設施工工地等揚塵污染源進行摸底排查并進行常態化監管,并對排查出的約2萬平方米裸露土地全部進行綠網覆蓋。嚴格落實施工現場揚塵污染6個100%治理,第一季度對各類施工項目開展全面排查檢查159次,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
強化全區餐飲業油煙污染源頭治理。積極開展餐飲業禁設區信息摸排工作,建立區餐飲業“禁設區域”目錄。強化餐飲服務業管理,監督餐飲業經營者安裝油煙凈化設施并保持正常運行,
推進科技治污。完成全區2家企業自動監控數據標記和電子督辦試點工作,提升行業污染防治應急反應速率、環境管理水平。借助空氣微站、雷達走航監測、無人機航拍等手段,組織第三方查找工地揚塵、裸露土地等重點領域的污染問題。建立環境問題“發現一通報一解決一反饋”的快速響應機制,第一季度共發現揚塵污染問題98個,大部分為裸露土堆、建筑工地、道路積塵等,均督辦相關單位進行整改落實。
細顆粒物和臭氧兩項指標協同防治

緊扣三項重要指標強化空氣質量排名通報機制。充分發揮嶗山區生態環委會辦公室的統籌調度作用,以我市2021年深化大氣污染治理攻堅30條措施為指導,以PM2.5、PM10、空氣質量優良率等指標為依據,調度全區各職能部門和街道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制發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周報12期,對重點問題以及排名靠后的街道進行通報6次,推進問題整改,倒逼屬地責任落實。
統籌細顆粒物和臭氧兩項指標的協同防治。組織開展火電行業、涉危險廢物企業、揮發性有機物企業專項檢查等一系列幫扶執法行動,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強化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推進源頭替代,對VOCs治理項目進行全面梳理,重點對汽修行業進行全面排查,挖掘揮發性有機物減排潛力。全面加強移動源的執法監管,推進國三營運柴油貨車淘汰,目前國三重型柴油貨車淘汰已審核通過400余輛車,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審核及噴碼工作在積極推進。
逐步健全一個大氣精細化管理體系。圍繞屬地責任落實,對轄區各類污染源監管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以“三無”(無浮土、無異味、無黑煙)為標準,重點監督各類排污企業達標排放,力促大氣污染防治各項職責進一步常態化和制度化,逐步形成以更高標準為引領、以科技為支撐的大氣精細化管理體系。
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嶗山區將在第一季度空氣質量良好的基礎上,繼續保持攻堅力度不放松,全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各項工作,確保空氣質量穩定達標,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