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16日訊 記者從今日在青島舉行的智慧血液管理最新應用探討會上獲悉,青島智慧城市血液網今天正式投入運營。這也是全球首個智慧城市血液網,通過采用搭載物聯網技術的醫療設施,實現了從采血、制備、存儲、發血、配送到臨床用血的全流程追溯和冷鏈監管,創新用血模式,保障用血的及時性和安全性。解決用血醫院和血站之間信息不共享的痛點問題提升城市血液安全和管理水平。

據介紹,青島智慧城市血液網由青島市衛健委、青島市中心血站和海爾生物醫療共同創立,自2019年8月項目啟動以來,累計投入資金2700多萬元。截至目前,青島智慧城市血液網已覆蓋青島市中心血站和全市38家用血醫院,其中已實現15家醫院聯網,全市冷鏈及物聯設備接入147臺。
在青島市中心血站的青島城市網血液信息監控平臺,記者看到,平臺可以實時對血站血液儲存、血液配送、聯網醫院庫存、全流程冷鏈監控,無論是儲存在血站和醫院,還是配送過程中車輛行進的位置、轉運箱的溫度等都能實時監控。目前,青島市中心血站已經建成了自動化紅細胞存儲系統等多個物聯網血液存儲系統,通過射頻識別等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每一袋血液的定位和管理,實現血液自動入庫、自動盤點、自動出庫以及全流程的溫度監控和追溯,徹底顛覆了以往的人工管理模式。

青島市中心血站站長逄淑濤表示,以前血站對血液管理,是每兩個小時做一次溫度的記錄,現在通過這種射頻標簽的使用我們能夠實時地相當于線性的溫度監控沒有斷點,這樣血液始終在安全狀態之中。在應用智慧城市血液網后,用血醫院之間不僅實現了血液資源信息共享,及時調配,而且還最大程度減少了血液浪費,壓縮用血時間。
作為最早應用物聯網血液管理的樣板案例,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輸血科主任王海燕介紹,以往用血從醫院輸血科送到手術室,至少需要20分鐘,數據統計顯示,應用物聯網血液管理后,醫院在臨床上血液的浪費減少了40%多,發血時間縮短至5分鐘甚至2分鐘,將物聯網設備前移分布到手術室、急診科等地,“靠前一步”服務,為生命救治爭取更多寶貴的時間和血液資源。

當天,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的專家和來自全國各個城市血站的300余位參會代表參觀了青島城市血液網,在現場,大家爭相體驗、拍攝,了解學習最新的血液管理模式。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輸血裝備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全立表示:“如果沒有搭載物聯網的智慧血液管理,不能溯源。血液安全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很多國家建立血液預警系統,只憑單純的軟件系統和掃碼被動識別技術,難以將觸點延伸到急救一線,在大批量進行血液識別過程中不是最佳方案。而智慧城市血液網依托物聯網融合創新,主動識別,實現人、設備、血液全追溯,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
據海爾生物相關人員介紹,這一“青島模式”正在更多城市開啟復制,繼青島智慧城市血液網建成發布后,北京智慧城市血液網也于日前正式啟動建設,上海瑞金醫院等也經過長期臨床驗證,不斷開拓新的智慧用血管理場景。(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