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16日訊 “脂肪肝”大家都不陌生,稍微肥胖的人B超有時會提示脂肪肝。但對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知道的人并不多,它是一個產科兇險性疾病,雖然發病率極低,但死亡率極高。日前,膠州產婦邱悅(化名)突發“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讓她瞬間陷入危險境地,最終經過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母嬰二人得以脫險。

“就是這么一個極其罕見的疾病,在那個周日實實在在發生在我們科室。”產科醫生楊慧麗接診了這名患者。據楊慧麗醫回憶,她生按常規給她做了一系列檢查,做好入院待產的準備。中午快下班時,邱悅拿著化驗結果找她看,發現血凝全部指標都異常,她立即覺得此患者病情不一般,趕緊收住院進行詳細檢查,并再次復查血凝常規等項目。
住院后,細心的值班醫師牟莎莎追問邱悅病史,得知最近一周出現食欲減退等癥狀,查體發現患者皮膚黏膜黃染,鞏膜黃染,立即請示聽班上一級醫師崔風云主任、劉春花副主任。聽了牟醫師大體匯報,二人懷疑邱悅患的癥狀應為罕見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趕緊安排醫務人員進行肝腎功、血糖、肝膽B超等檢查,同時監護胎心,建立靜脈通道,備血等。結合病史、查體、輔助檢查等,進一步確定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診斷。“病情兇險,死亡率極高,患者胎心監護無反應型,宮口未開,短期內不能順產,需要緊急剖宮產終止妊娠救治母兒。”值班醫生趕緊向邱悅及家屬交代病情。

“當時患者復查血凝纖維蛋白原僅為0.44,血小板也開始下降,手術的風險較大,可能出現出血不止,甚至子宮切除等的情況。我們一面緊急聯系血庫告知搶救孕產婦,需要輸注冷沉淀,新鮮冰凍血漿等,而且一定要在手術開始前備好送至手術室。”崔風云主任說。而此時,產婦的丈夫還在外地沒有趕來,只好讓產婦父母簽署了授權委托書。從患者住院到手術開始,醫護人員僅用了1個小時的時間。
麻醉、血液制品、產安辦、搶救人員都到位,一切準備工作就緒,開始手術。手術進行得很順利,成功剖腹產接生一男嬰,哭聲響亮。但手術中患者血液出現不凝的情況,醫護人員進行了雙側子宮動脈結扎術,并使用強效宮縮劑。考慮邱悅年輕,且為第一胎,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行子宮切除術。經過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血液制品的輸注,手術的仔細止血等,最終患者沒有切除子宮,放置腹腔引流,1個小時后手術順利結束。
據醫護人員介紹,對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患者來說,剖宮產終止妊娠只是第一步,術后的對癥、支持治療等更是重頭戲,包括術后生命體征的檢測,保肝,降酶,抗感染,酸堿平衡,心、肝、腎等多臟器功能的恢復。產科在消化內科,ICU,心內科,血液科等多學科保駕護航下,產婦經歷了肝酶分離,膽紅素,膽汁酸持續升高難以下降,血小板不斷下降,甚至一度發生急性左心衰的情況。術后2周后,這么產婦恢復良好,各項檢查指標接近正常,順利出院。出院時,邱悅和家屬帶著錦旗表達謝意,崔主任代表科室給邱悅送去鮮花,祝她早日康復。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馬丙政 通訊員 趙勇)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