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4日青島日報刊發《公交候車亭:“管家”多了管護卻“喊難”》,報道了市民張女士發現多處候車亭燈光設施損壞,到了晚上沒有燈光,給行人通行帶來了安全隱患。

2019年11月4日青島日報刊發《公交候車亭:“管家”多了管護卻“喊難”》版面。
記者了解到,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候車亭建設采用市場化的模式,由斯達克瑞、海易達等企業負責建設,由此帶來了公交候車亭及配套設施建設主體較多的現象。這也導致候車亭的維護管理工作不到位,候車亭及座椅等配套設施損壞嚴重、保潔不及時、張貼小廣告等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和市民出行體驗。
2019年11月18日,本報刊發該篇報道的《回音壁》。相關部門召開候車亭專題工作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規范候車亭設置管理工作,反思在候車亭管理中存在的巡查力度不夠、精細化不到位問題。對前期登記入冊的廣告牌面臟污、銹蝕,休息座椅缺失、破損等問題整改及五項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全面“回頭看”。

2021年4月9日本報記者來到部分公交車候車亭實地探訪,記者發現一些候車亭臟亂差的問題已得到整改,但仍有部分候車亭存在座椅不夠、指示牌臟污、夜晚指示牌不亮等問題。在北嶺山森林公園站,一位乘客告訴記者:“候車亭的指示牌和廣告牌太臟了,夜晚指示牌也不亮,我們想看下公交車信息需要依靠過往車燈,實在是不方便。”(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 文/圖/視頻)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