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19日訊 青島外貿迎來行業復蘇的“春天”。今日,青島海關發布的數據,2021年一季度,青島市外貿進出口總值1779.3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1.6%,占同期山東省進出口總值的28.8%,在全省16市中繼續保持龍頭地位。其中,出口988.5億元,增長33.1%;進口790.8億元,增長29.8%。
從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驟跌”,到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穩定后的持續向好,再到如今市場復蘇的“猛進”,政企合力穩外貿、保訂單,青島外貿產能正在全面釋放,這為今年全年外貿“量穩質升”開了一個好頭,也為外貿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打下堅實基礎。
速度提升 對主要貿易市場進出口大幅增長
4月13日,夜幕已經降臨,青島前灣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內,青島海關所屬黃島海關關員王照凱和劉嘯岳,依然還忙碌在現場,對布控查驗的出口集拼貨物進行查驗監管。萬嘉、外運、中創、邦達、中港、怡之航……每到一家倉庫,王照凱和同事們則立即被貨物代理圍了上來,逐一報上報關單號,查驗完畢后,貨物立即封裝入柜上船,奔向世界各地。等全部查驗完畢并放行結束,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王照凱盤點回看了一下業務數據,這一天他共參與查驗了48票貨物。
青島中創遠達倉儲倉庫是其中一個,貨物幾乎堆滿了整個庫房。其倉儲物流部經理范勝利說:“今年第一季度完成出口集拼貨物3.9萬批,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3%。”
“今年每家倉庫的貨場都顯得更加擁擠,整個物流園區的主干道及倉庫門口都有穿梭不停的貨車排著長隊進出,昭示著物流園區外貿進出口的一片繁榮。為了保證貨物能趕上出口船期,按時出口,避免甩貨給企業造成損失,我們需要加班完成出口貨物的驗放工作。”王照凱說,“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今年第一季度日均查驗業務量遠超去年同期。”
對主要貿易市場進出口的大幅增長,也在統計數據中呈現。一季度,東盟、美國、歐盟(不含英國)為青島市前三大貿易市場,青島對其進出口分別增長40.8%、66.8%和29.9%。青島海關副關長石勇介紹,增幅明顯,得益于全球經濟貿易恢復性增長,尤其是國內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有力有效,雖然去年基數較低是原因之一,但即使與正常年份如2019同期相比,今年第一季度外貿進出口增速仍然達到30%以上。

海德威科技集團(青島)有限公司位于荷蘭的備件倉庫。
結構優化 對全球資源要素吸引力增強
在實現較快增速的同時,穩中提質,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成為青島外貿發展的一大亮點。
有“海上馬車夫”之譽的荷蘭,歷來是各大船舶設備與服務商的“兵家必爭之地”,海德威科技集團(青島)有限公司即是其中之一。記者了解到,這家公司于2011 年初入荷蘭市場,在沒有品牌、口碑和強大背景加持的情形下,憑借自主研發的“電催化高級氧化技術”,在壓載水處理系統中打開局面,并獲得多個國際權威機構認證。截至3月份,海德威在荷蘭市場的已簽訂單量合計240余船套,市場占有率超過50%。
青島出口產品,正不斷向價值鏈上游攀升。數據顯示,一季度,青島機電產品出口492.4億元,增長38.6%,占全市出口總值的49.8%。其中,家用電器、汽車零配件、集裝箱和通用機械設備出口分別增長56.3%、19.8%、64.5%和42.2%。
出口量質雙提升的同時,隨著國內外疫情逐步穩定,青島一些貿易平臺在“大循環”“雙循環”中也逐步建立起自己穩定的貿易體系,服務對進口商品需求不斷提升的青島乃至國內市場。如青島新協航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是全國進口凍肉業目前規模最大、信譽最好、實力最強的企業之一。和想象的不一樣,疫情沖擊之下冷鏈物流并未遇“冷”,即是去年在疫情影響下仍然實現兩位數逆勢增長,在國內進口凍肉份額中占比近20%,穩居國內凍肉第一。
青島外貿結構不斷優化,對全球資源要素吸引力的增強,還體現在與新興市場貿易聯系更加緊密,如東盟繼續保持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青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541.3億元,增長31.2%,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30.4%,成為全市外貿穩定發展一塊重要的“壓艙石”。同時,民營企業活力增強主體壯大,一季度,青島市民營企業進出口1139.2億元,增長38.4%,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64%。
政企合力 引力持續需要更加開放的市場
一季度,青島市外貿進出口漲幅明顯。漲勢背后原因何在?勢頭能否持續?
“進出口在一季度‘突進’,這絕對不是一個瞬間概念,一定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疫情期間,人員外出較少,疫情穩定后,大家對健康又更加關注,這讓青島三柏碩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家用健身器材趕上了“風口”。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產值同比增長184%,產品遠銷美國、英國、德國等地。但其工作人員孫麗娜一再強調,政策“給力”,是企業出口增長的最大助力。
“趕上‘風口’,但是企業如果連務工人員都招不起來,不能復工生產,這還是等于零。”孫麗娜依然記得,去年疫情期間,相關政府部門如何幫忙聯系務工人員、如何暢通交通出行、如何聯系中歐班列把貨運出去等種種細節。“當時,政府甚至連工人稀缺的口罩都操心購置,這彰顯了政府在穩外貿上的基本態度。生產鏈條上的各種要素順暢起來,這才保障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出口一路上漲。”孫麗娜說。
為保障青島外貿開好局、起好步,商務、海關等系列措施組合發力,為從疫情影響中恢復并逐步取得逆勢增長的一家家企業,注入了發展“強心劑”。數據亮眼,未來外貿“漲”勢能否持續?
業內人士指出,要看到,海外疫情蔓延,國際需求收縮,產業鏈供應鏈不穩定不確定性上升……這些變數給下一步進出口貿易帶來挑戰。 雖然高增速不一定持續,但隨著市場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如自貿試驗區探索更高水平的開放、“國際客廳”作用日益顯現以及城市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等,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青島,引力會不斷持續。一個開放的市場,也必將吸引更多貿易商的到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胡相洋)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