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史力行辦實事 為民服務當先鋒
青島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19日訊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連日來,青島各級各部門各單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踐要求,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聚焦中心工作
加快推進項目落地
市政府辦公廳推動膠東國際機場口岸查驗設施驗收,為膠東國際機場如期投運提供了有力條件。市公安局錨定“全國一流”工作目標,建成啟用全省首個自助式新能源汽車科目二考場,實現一站式自助辦理。市住建局優質高效完成青島市公共衛生應急備用醫院項目建設,為全市抗疫構筑起堅強堡壘。市交通運輸局開通平度、萊西至青島主城區市域高鐵,促進區域、城鄉統籌融合發展,助力突破萊西、平度攻勢。市衛健委國內首創“政府指導、市場化/平臺化運營”模式,指導西海岸醫療健康發展集團建設打造96120青島市非急救轉運服務中心。市人防辦更新改造早期人防工程,建設平時地下停車場,優化戰時人口疏散體系,持續推進中山路區域地下停車場項目。
城陽區通過推進文明實踐、為民排憂解難、深化政務服務“三管齊下”,真正讓黨史學習教育走進“心坎兒”里。即墨區在山東省內首推白話版辦事指南正式上線,首批共推出商事經貿、建設項目、涉農事務、社會事務4個大類20個小類的47個高頻事項,基本涵蓋了群眾關注、辦理的高頻事項。市北區堅持“三個聚焦”,即聚焦歷史遺留問題,創新思路變換打法;聚焦企業難點堵點,精準對接現場督辦;聚焦群眾共性需求,釋放場景社會參與,推出實招硬招,扎實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聚焦惠民利企
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市人大常委會機關服務保障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青島市客運出租汽車管理條例》,推進巡游車和網約車融合發展,為群眾出行提供法治保障。市委臺港澳辦開展“三個一”活動,積極聯系解決臺港澳同胞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市總工會籌集專項資金,深入開展穩崗留工“暖心行動”,社會穩定“減震器”作用明顯。市發改委聚焦“一老一小”民生問題,將公共服務向老年人和0-3歲嬰幼兒延伸,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市教育局落實市政府要求,由市財政出資為全市174萬學生購買校方責任保險,保障廣大在校學生和學校權益。市城市管理局組織“青島城管在您身邊——城管服務進社區”活動,全面打造“方便、溫馨之城”。市水務管理局推進排水管網精細化管理,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市國資委制定《青島市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暫行辦法》,為做好國企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提供制度保障。
市財政局推進財政電子票據改革,與執收單位和醫院實現系統對接,提高非稅繳費效率。市人社局全國首創“手續最簡、環節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工傷保險智能化服務平臺,為企業、群眾提供高效、智能、便捷服務。市生態環境局落實“一次辦好”要求,深化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制度改革,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力。市市場監管局推出“市場監管在身邊”十大實事清單,通過項目化管理、清單式推進,積極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市行政審批局持續推動權限范圍內電子證照簽發應用,實現電子證照線上線下應用全覆蓋。市地鐵辦打造“暢達幸福”服務品牌,推出“一碼進站”等五項舉措,為市民提供優質、暖心的乘車體驗。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借助青島“一碼通”數字化平臺,測試對接市級機關“一卡通”系統,提升為民服務便捷化水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推出網上簽約服務,實現商貸自助提取公積金“全程網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聚焦群眾關切
把政策服務送到百姓身邊
市委統戰部推動解決長期困擾宗教活動場所法律地位問題,維護和保障宗教界合法權益。市委黨校組織專家教授成立宣講團,深入企業、深入學校、深入社區開展宣講。市婦聯承辦“中國女企業家走進青島——共話合作、共贏發展”活動,搭建青島與各地杰出女企業家合作新平臺。市僑聯組織僑資企業送項目、送科技、送溫暖,服務上合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市紅十字會持續深化“九月天使”公益品牌建設,實現我市年度百萬人口器官捐獻率全省第一、全國第二。市文旅局推進“朗讀亭”建設,開展創新、持續、多樣的全民閱讀活動。市退役軍人局為青島戶籍退役軍人及“三屬”免費辦理“榮軍卡”,組建“榮軍聯盟”,營造全社會尊崇退役軍人的濃厚氛圍。市審計局對固體廢棄物處置全鏈條開展專項審計調查,服務城市品質提升需求。市體育局聯合浦發銀行出臺《支持體育產業發展八條措施》,著力解決涉體企業資金需求。市統計局探索建立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統計監測制度,助力“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市民營經濟局開展集中調研助企賦能行動,持續優化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市檔案館收集歸檔資料,完善制度機制,服務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大局。青島航海運動學校加強航海運動培訓知識體系建設,先后編譯出版13部專業書籍,惠及廣大帆船從業者和愛好者。
市委政研室組織專班赴平度市崔家集鎮進行專題調研,探索總結“同權同價、同權同責、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農地入市“平度模式”在全市范圍推廣。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實施“十百千”計劃,采取打造畜牧科技示范基地等措施,有效解決畜牧新技術轉化應用難問題。市海洋發展局組建專家講師團隊,開展漁業科技培訓,加快新型漁民培養,促進漁業高質量發展。市商務局實行春耕農業用油專項優惠,開展春耕農業用油惠農保供,惠及全市80余萬農民。市供銷社圍繞“抓春耕、保生產”,深入一線開展調研,洽談落實供貨計劃,加強農資質量管理,保障農民春耕需求。
聚焦平安建設
推動基層和諧穩定
市紀委監委統籌全市紀檢監察力量,成立9個監督檢查組,在全市開展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專項監督檢查,多舉措壓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市中級法院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有關訴訟服務新要求,暢通規范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向社會公布立案專項服務電話,促進清理當事人已交上訴費但未移送上訴材料案件。市檢察院加強與高校合作,打造未成年人司法社會服務中心,構建“一體兩翼”未成年人檢察社會支持體系。市司法局推動出臺《青島市學校安全管理辦法》,結合村(社區)“兩委”換屆加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規范化水平。(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