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055.5億元。4月21日下午,整個山東都在因這兩個數字感到振奮。當日,山東發布一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一季度山東省生產總值18055.5億元,同比增長18.0%。更令人振奮的是,18%的增幅也是自2000年以來山東經濟發展最高水平。
經濟發展取得了這樣的成績,給一直深陷南北發展不平衡困局的山東注入了強心劑。18%的高速增長令人感到欣慰,但同時也應該看到,今年一季度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2020年一季度GDP下降5.8%的基礎上。18%的增速對山東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個18%?這些問題都有待時間來解答。
不僅跑得快而且含金量高
18%的增長對于當前的山東來說不容易。自2015年到2019年,山東經濟一季度的增幅保持在5.5%到7.8%左右,而今年一季度增長的18%比2015年增幅較快的7.8%還高出了10.2個百分點。
仔細分析山東發布的數據,這是一份含金量頗高的成績單。
產業構成,第一產業增加值679.2億元,同比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6911.0億元,同比增長19.6%;第三產業增加值10465.3億元,同比增長18.0%。作為國民經濟壓艙石的第二產業,在GDP的高速增長中,功不可沒。
今年一季度,山東工業發展態勢喜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5%,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42.4%和31.4%。從產品產量看,新能源汽車增長57.1%,工業機器人增長24.8%,集成電路增長22.5%,智能電視增長28.8%。
投資、出口、消費這三駕馬車可謂動力十足。消費市場全面復蘇,網上零售快速增長。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66.9億元,同比增長30.4%。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0%。貨物進出口快速增長,貨物進出口總額6177.1億元,同比增長38.9%。
比“尖子生”廣東少了9000多億
對比山東2015年來的發展數據,18%的增速可以說是跑出了加速度。但與其他省份比,才能找出差距,看清前路。
從GDP總量看,廣東以27117.96億元的經濟總量穩居第一。遙遙領先的廣東甩開了目前暫居第二的山東9059.46億元。作為經濟發展“尖子生”的廣東,盡管長期居于經濟發展前列,但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尤其在制造業方面的成績令人矚目。
盡管與廣東相比尚存差距,但山東一季度GDP總量相比河南、四川、福建等省份已經拉開差距,比河南高出4749億元,比四川高出6196.26億元。值得關注的是,浙江和江蘇兩大省份還未公布一季度GDP,其中近年來發展勢頭很猛的江蘇引人關注。從增速來看,在目前已公布的14個省份中,增速排名首位的是2020年疫情暴發重災區湖北,其以58.3%的增速位居第一。在已公布一季度GDP的省份中,除湖北外,共有安徽、廣東、江西、重慶、山東五個省份增速超過18%,其中安徽增速達18.7%。
高速增長如何保持最重要
一季度的亮麗答卷令人欣喜,但也給今年接下來的時間留下了考驗。如何持續保持高速的增長態勢?這更是山東能否成功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對此,山東省發改委總經濟師張中英給出了答案,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必須全面、系統、辯證地加以把握,既要深入分析當前形勢,也要科學研判今后走勢,在看到我省下步“六穩”“六保”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經濟運行面臨困難挑戰仍然較多的同時,更要看到利好因素正在加速積聚,我省經濟穩健向好的“形”和高質量發展的“勢”更加鞏固。
張中英表示,世界經濟恢復性增長,美國、歐元區、日本等市場持續好轉,外部需求大幅增加,同時國際產業鏈供應鏈恢復尚需時日,為我們搶占市場、加快供應替代提供了難得機遇;國內經濟全面回暖,逆周期調節政策保持穩定,市場供需關系逐步改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宏觀環境更加有利。
第二,我省新舊動能轉換成效不斷鞏固,產業結構和質量效益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去年新入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679家、創近5年最高水平,今年以來“四新”經濟增加值保持兩位數增長,“量增質優”趨勢明顯,后續支撐強勁有力。
第三,省委、省政府緊扣“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突破”,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部署落實“七個求突破”重大任務,強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開局起步,加快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省級試點新區等重大平臺落地,謀劃實施一批事關全局的重大標志性工程,為經濟持續向上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四,今年以來接續推出兩批政策清單,既解燃眉之急,又謀長遠之計,穩住了政策預期,極大提振了企業和市場信心。
張中英認為,在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基礎上,二季度當季經濟增速將回調趨穩、提質增效,預計下半年夯實鞏固,全年呈現“前高后穩、進中提質”總體走勢。(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李沛)
責任編輯:榮瀟